百度
很多人可能都经历过这么一刻,在一个很安静的房间做着事看书、发呆,突然一个声响(关门声)或影子让我们吓一跳。但几秒之后,我们很容易意识到这个潜在的危险它是什么。
此时我们觉察自己的情绪说:别紧张,放松,只是别人把门关重了。
多数情况下,这种紧张、吸引注意力、带有情绪标签的事件是无害的。因为我们有平衡且有弹性的神经系统,所以若我们能够后退一步,觉察,减轻这些情绪的紧张度,让我们学会选择和修正生存反应的可能性。
有些人却一直困在过去。
尤金•奥尼尔说:没有现在和未来,只有过去,一遍又一遍上演。
他们无法摆脱过去那种痛苦的情绪,尽管他们也很想要摆脱,但他们的行为和感受还是维持在发生的那一刻。创伤无法抛掉,他们的能量会消耗在控制自己情绪上,消耗在将注意力转移到当下的需要上。受创伤的人,不能被理智左右,也无法通过行为塑造治愈。
相关情绪行为和应激模式:
战斗或逃避--害怕
僵直、呆住--与恐惧有关
蜷缩、情绪崩溃--惊恐无助、绝望有关
引起注意并有所戒备--与好奇心有关
变得紧张并定位方向--与聚焦注意力、产生兴趣和准备状态有关
评估--与强烈兴趣、友善或冲动有关
趋近或回避反应--与愉快和不愉快有关
神经学家通过大脑扫描发现,创伤患者在负责自我觉知和身体觉知的大脑区域会出现面积缩减。让他关闭了痛苦和焦虑,同时也关闭了传递愉快、高兴、意志力的感受和相关的情绪联结,专注力下降、创造力堵塞。
随着时间的流逝,都是尝试和错误、成长和失败的体验。
朋友晓红在早年遭遇过性侵,成年后面对丈夫的爱抚时,她感觉到身体僵硬、退缩,并最终在恐惧和厌恶中情绪崩溃。她对自己丧失了信心,由于生存本能带来的偏差,会把表面的相似性看作是危险的象征,从而无法分辩一个人是安全的还是危险的。故此,不论是不是意识中能够想起的,她的创伤迫使她将最亲密、最关心她的人感知为一种暴力的威胁。
无意识中充满无限能量,采取行动,这种反应可能是由“战斗或逃避”激发的。
如果不执行行动,而被感受所淹没,身体就会僵住或绝望中崩溃,直到安全感获得修复。这是大脑皮层下中高水平的“消极”情绪,尤其是愤怒、恐惧相关的感觉,向我们传递了危险的信号,刺激我们对危险的来源进行定位,然后采取行动,防御或保护自己和他人。
这被我们的身体收集起来,记住了什么行为策略是有效的,什么是无效的。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应该靠近,而什么情况下应该退却。在什么情绪下,我们要做出“战斗或逃跑”的策略,而在什么情况下要“僵直”并保持麻木。
可能你也想起来了,在很多一些影视片段中看到,面对突然而至的天灾人祸中:洪水、地震、车祸等,人僵直在当下,意识到危险时已经来不及了,当人们发现他时是蜷缩在一起。
这是情绪反应逐渐强烈的模式。这种模式逐步升级,从感知到危险而做出战斗逃跑反应,到极度害怕而出现僵直反应,最终在绝望的恐惧中拼死抵抗。
在战斗或逃跑由肾上腺素系统支持,激发能量去应对紧急情况,一旦感觉威胁程度无法逃脱或致死。躯体和心灵会彻底崩溃,新陈代谢会停止。
每个创伤都是一座孤岛,它会整合一个人创伤遭遇、成功、幸福和快乐体验,这是一个生命的发展轨迹。
在我帮来访者做情绪释放的过程中,需要来访者再现情绪体验。创伤是需要切除的单个肿瘤,需要疏瘀。有些人到这个环节,就会以各种理由推延时间或推迟咨询。特别能理解这种行为,割疮的过程中是痛苦的,新打开的创口有希望获得疗愈,也有可能重新感染。
我尊重每一个人的意愿,我也不会强制要求他。如果他愿意,回忆那些创伤画面。当情绪点燃得越激烈,他的信念就越真实、越确定,我们就越容易缓解他的威胁体验。
当我们再也不害怕回顾创伤记忆时,这是内在力量的姿态。它让身体充满力量,人更新了创伤记忆的感受,新的记忆感受,不能改变曾经确实发生过的事实,但哀伤和愤怒可以修复自尊。
在自我同情的基础上,记忆能逐渐缓和、重塑,最终形成新的自我认同结构,获得了力量、和谐、尊严和自我同情。
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做完情绪释放之后,自我价值感会提升。
正如亨利•沃德•比彻说:痛苦降临,不是为了使我们悲伤,而是让我们变得清醒;不是为了使我们难过,而是让我们拥有智慧。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