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0
突然很想写。
对于音乐,不管是古典民谣还是流行歌曲,我都满怀敬畏。
中学,上世纪九十时代,受限于家庭条件,我没怎么听过音乐。电视里女高音歌唱家引吭高歌时,我除了极其羡慕就是已经自我设限,我这声音,就别唱歌了,无论什么歌。
当录音机无论放谁的歌,有位要好的同学,都能听出谁唱的时,我惊讶,为什么,我竟一无所知。
当同桌,低吟浅唱,那时候不论那个港台歌手的歌,都能唱得悦耳动听时,我以为,那是天赋,谁知,也可能是一部分的天赋,更重要的是爱好,天天唱,刻苦练,可惜,那时候,没人告诉我这些。
当父亲说他无师自通,手风琴拉得不错,笛子也会,电子琴也能弹,口琴更是能吹得很好时,虽然只是见他弹过电子琴和吹过口琴,我就傻傻的确信,我没天赋嘛!
然后,与乐器音乐,渐行渐远,蹩脚的电子琴和口琴,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我更热衷于历史,武侠,推理侦探,体育,时事新闻,到现在的财经频道。
当别人的妈妈,带着孩子载歌载舞时,我们可能在看《朝闻天下》、《第一时间》或者《新闻联播》,于是,我们家的孩子,听过的歌,屈指可数。
都说兴趣班泛滥成风,但凡事,存在即合理。
谁不想引吭高歌时,博得满堂喝彩?谁不想儒雅大气弹上一曲?谁不想抱着吉他高歌或者浅唱?又或者,往架子鼓前一坐,酷炫的酣畅淋漓的敲上一通?
不为走专业,成年后,遇到烦心闹心事,把自己沉浸在音乐的世界里自我调节,也非常非常值得啊!
这所有的想象,都要付诸实践。
孩子说想学,我就找合适的机构和老师。
人和人,是要讲究眼缘的。
或许这个缘,只是因为一句话。
当坐在面前的老师,虽然仅仅是泛泛而谈,但那种音乐的的气质,那种对音乐的深深的喜爱,扑面而来。一句“我不明白很多成年人,为什么会无聊,我只要拿起琴,只觉得时间不够用,哪里还会无聊!”我想到了自己,都说全职妈妈与世界脱轨,百无聊赖,我却在理完家事孩子后,有读不完的书,哪里还有时间无聊?当老师弹到他最喜欢的歌,再从七八十年代的流行歌曲弹到全中国人民没有不知道的《小苹果》,再弹到《学猫叫》,我感觉到了,这个老师,经历过不知多少代音乐人的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却还在坚持把自己交给音乐,我心想,孩子跟着这位老师,准没错。
唉,谁知,啥也别说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于我太难!
我只想和我家两娃娃,组团,成三娃娃,不想置身于那,我这肉眼凡胎,怎么看也看不明白的纷繁复杂的世界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