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系统之美》复习下系统的基础概念,修正下被我们忽略或偏差的知识。
任一系统都包含要素、关联、目的(功能):要素多数是有形的,也有无形的,如一所大学的声誉。关联不明显但重要,有些是物质流,更多是信息流,对系统运作产生重要影响。目的(功能)常常是最不明显的,却是系统行为最关键的决定因素。系统的目标不一定符合个体的意愿,一个成功的系统是实现个体目标和系统总目标的协调一致。想要推断系统总目标,最好的办法是仔细观察一段时间的系统行为。
系统行为具有动态性,作者用灌满浴缸的应用题为例,抽象出存量、流入量和流出量的概念,再借助行为图理解系统行为随时间的变化来判断系统的趋向与速度,要关注变量变化的线条形状与方向、变化点。
存量是所有系统的基础:
因为流量与时间相关,存量的变化需要时间,一般缓慢,即使流量突变,可在系统中起到延迟、缓冲或减震的效果。系统越大越明显,正确认知存量的变化速度、顺势而为。
存量使得流入、流出量可以相互独立,可在短期内不保持平衡,从而引出反馈这一概念:一条反馈回路就是一条闭合的因果关系链,它从一个存量出发,根据存量当前的水平,受到一系列决策、规则、物理法则或行动影响,又通过流量反过来改变存量。
反馈回路简单分为调节回路(具有保持存量稳定或趋向一个目标、不断调节或校正的作用)和增强回路(随着时间变化,会导致存量的自我强化,呈指数级增长或加速崩溃)。绝大多数系统都有反馈,我个人认为自然界大部分属于调节回路,很多经济概念属于增强回路。现实的系统往往存在很不同的反馈回路,以异常复杂的方式相互关联,使得系统行为显得复杂多变、难以捉摸。通过温控器、人口、经济、商业库存单存量系统和石油经济、渔业经济双存量系统,从熟悉的实例中让我们感受系统反馈回路的效用:
反馈回路传递的信息只能影响未来的行为,行为和结果之间有时间延时—细分为感知延时、反应延时、结果延时。延时会引起系统振荡,过早过多的干预有时“会好心办坏事”,过慢会出现“难以力挽狂澜”的崩溃局面。
多个反馈回路的系统中,存在一个主导反馈,而且随时间变化主导地位也会转换。具有相似反馈架构的系统,也会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
我意识到世界是动态的—因即是果,果即是因,要多尝试用系统思维审视周边事物的结构(存量、流量和反馈图,系统行为的根源)和行为(时间趋势图,体现为一系列事件及演进),理解事件、行为及结构之间的关系,也要多思考“如果这样……会怎样?”
封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