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泄情绪到孩子身上吗?
晚上和朋友相约在万达的涌上外婆桥吃饭。朋友来得比较晚,于是她让我先去占个位置。
在万达的三楼,我看到一个女人抱着一个大约五六岁的女孩,女人在吼女孩。我想知道到底发生了些什么事,于是我一直在她们后面走着。女人大声的吼骂声和女孩的哭喊声吸引了众人的目光。
我多么想上前劝劝那个女人少骂几句,可理智却制止了我。
女人越骂越起劲,骂声也越来越大,女孩的哭声也越来越猛。
在女人的骂声里,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真相。原来女人今天本身就已经很烦躁了。她送女孩去兴趣班,女孩却有点抵触情绪。女人向女孩的那句咆哮一直响彻在我耳边:“我已经够烦躁,够奔溃了,你却来烦我,来给我添堵。”
我不知道今天女人到底受了多大的委屈,以至于她才如此歇斯底里地朝自己年幼的孩子咆哮。此时此刻,我多么想冲上前几步去温柔地抱抱那个哭泣的女孩。不过,理智又一次清醒地制止了我的冲动。
朋友的电话铃声把在沉思中的我拉回了现实。朋友问我不是早就到了吗?人呢?我一看我早就走到三楼的尽头了,眼前只有外婆家,哪有涌上外婆桥呀。于是我赶紧问外婆家的服务员涌上外婆家在哪里,她说在三楼的另一个尽头,往回走到底就到了。我突然才意识到为了了解女人吼骂女孩的事情真相,我竟然从涌上外婆家那边路过却未曾意识到。我承认我是为了今天的素材而一直在她们的后面走的。每天为了素材,不容易呀!
在吃饭的时候,我一直在反思自己。过去的我也像这个女人。很多时候当我心情不好的时候,儿子叽叽喳喳的声音往往让我心烦意乱。如果他再闹几下,我会立马朝他大声地吼起来。小小的儿子当时是有多少的委屈啊?有时候他只不过是想和妈妈撒娇一下而已。幸好,后来的我慢慢学会了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现在偶尔我还是会忍不住发火,不过大部分时候我都还是一个温柔的妈妈。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踢猫效应”。即:人的不满情绪和糟糕心情,一般会沿着等级和强弱组成的社会关系链条依次传递。由金字塔尖一直扩散到最底层,无处发泄的最弱小的那一个元素,则成为最终的受害者。
我们的孩子就如踢猫效应里的那只猫一样,他们处在社会关系链条的最底层,他们只能任由我们去“踢他”。想到这,我的心变得柔软了起来,我突然特别想回家抱抱我那调皮捣蛋的儿子。
每一天,我们都有可能会碰到形形色色的人,也有可能会受到诸多委屈和不如意。如何去发泄这些负能量特别重要。我们可以去发展一门兴趣爱好,当我们感到烦躁的时候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来发泄下情绪。而不是把自己的坏情绪传递给孩子。
孩子是独立的个体,他不是我们的私有财产,我们不能随自己的心情而随意地辱骂他。孩子是祖国的花朵,让我们好好地呵护这些花朵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