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我的日更计划坚持写成长励志
《金刚经》——如何住和无所住

《金刚经》——如何住和无所住

作者: 春沼 | 来源:发表于2019-02-25 19:19 被阅读12次

        南怀瑾先生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何降伏其心。”整个《金刚经》都在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一个学佛真正有修持的人,可以入定好多天,好几个月,你看他很有功夫,但是他的功夫是慢慢累积来的,就是把此心安住。

      我们很多事情都是行云流水般过去了,倘若我们在乎花费了多少时间,那么就是心住于时计。如果我们在与别人交谈或者在听课中,心里在批判,这一句话好,那一句乱七八糟,你心在想,下一句也听不进去了,因为你有所住。

        所以大乘佛法,如何才能安住?无所住即是住。拿禅宗来讲,住即不住,不住即住。无所住,即是住。所以修养到这个境界,就是所谓如来,心如明镜,此心打扫得干干净净,没有主观,没有成见,物来则应。事情一来,这个镜子就反应出来,今天喜怒哀乐来,就有喜怒哀乐,过去不留,一切事情过去了就不留。宋朝大诗人苏东坡,他是学禅的,他的诗文境界高,与佛法、禅的境界相合。他有个名句,“人似秋鸿来有信,事如春梦了无痕。”

      这是千古的名句,因为他学佛,懂了这个道理。人似秋鸿来有信,苏东坡要到乡下去喝酒,去年去了一个地方,答应了今年再来,果然来了。事如春梦了无痕,一切的事情过了,像春天的梦一样,人到了春天爱睡觉,睡多了就梦多,梦醒了,梦留不住,无痕迹。人生本来如大梦,一切事情过去就过去了,如江水东流,一去不回头的。老年人常回忆,想当年我如何如何……那真是自寻烦恼,因为一切事不能回头的,像春梦一样了无痕的。

      人生真正体会到势如春梦了无痕,就不需要在研究金刚经了,应如是住,如是降伏其心,这个心无所谓降,不需要降。烦恼的自性本来是空的,所有的喜怒哀乐,忧悲苦恼,当我们在这个位置上坐下来的时候,一切都没有了,永远拉不回来了。

      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烦恼本是空的,所以我们要无所住。无所住后也就不需要再去降伏其心了。世间本无事,忧人自扰之。忧悲苦恼,在这一刻,坐下来就没有了。这便是为什么佛家说打坐,坐下来时,我们就把这些烦恼抛之脑后吧。一切烦恼皆因自己而起,一切喜怒哀乐来之便接受它,等它过去了,便也不留了。人生十载空悠悠,此恨不觉绵绵无绝期。这不是自寻烦恼吗?所有的事终将过去,过去了便不要再回忆起了。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过好当下。

相关文章

  • 《金刚经》——如何住和无所住

    南怀瑾先生讲大乘的智慧,“应如是住,如何降伏其心。”整个《金刚经》都在教我们如何住,也就是无所住,不需要住...

  • 无所住而生其心的体用

    金刚经有句话叫无所住而生其心,也就是破我执, 无住是无什么?生的又是什么心?如何才能够无住生心? 凯哥今天就聊无所...

  • 最好的观心法门

    ——南怀瑾《金刚经说什么》读书笔记(三十一) 心无所住 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

  • 《植物知道生命的答案》读书笔记

    《金刚经》云: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这是“意识”和“基因”的斗争,这是我们人之...

  • 金刚经

    和师父一起喝茶时的启示: 《金刚经》上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无所住”就是不为外界所动,不为他方所干扰。安住身心...

  • 金刚经 第四品

    重写金刚经 金刚经 第四品 妙行无住分 ----------- 复次。须菩提。菩萨于法。应无所住行于布施。所谓不住...

  • “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之真意

    《金刚经》云:“应无所住而生其心。” 《道德经》曰:“无为而无不为。” 其中,“应无所住”是指“无为”——“不执着...

  • 无住生心

    无住生心 《金刚经》须菩提请佛说:“云何应住?云何降伏其心?”佛答他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是《金刚经》的...

  • 若心有往,即为非住

    不应住色生心,不应住声、香、味、触、法生心,应生无所住心。若心有住,即为非住”(《金刚经》) 这一段,前面的都好理...

  • 《金刚经》的住于无住

    禅宗的六祖惠能从听闻《金刚经》的“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而悟道。无住与住是般若正观的精要,对于修行人而言无住与住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金刚经》——如何住和无所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fny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