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长安路上行。却教山寺厌逢迎。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宁作我,岂其卿。人间走遍却归耕。一松一竹真朋友,山鸟山花好弟兄。
辛弃疾 鹧鸪天 博山寺作
稼轩善于抓住生活中的一些小细节入词,而且这些小细节入词后往往特别显得别致。足以撑起一个场景,甚至给人更多想象的空间。
味无味处求吾乐,材不材间过此生。
就好像两个人在一个桌上聊天,几个下酒菜,一壶浊酒,就这么闲聊着。你一句说到我心坎里去了,嚼着菜根,点点头。味道不味道已经是次要了,即所谓的“味无味处”。
朋友还是对稼轩很是仰慕,一定说稼轩的词写得真是高明,天生大才。稼轩也免不了谦虚几句:你说才不才的,都一样,来到人世间都如此,走过一遭罢了。
下阕开篇用了两个典故,即宁作我,岂其卿
宁作我出自《世说新语·品藻》:"桓公少与殷侯齐名,常有竞心。桓问殷:'卿何如我?'殷云:'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里涉及到桓温和殷浩两个人物。
桓温这么问殷浩是非常颐指气使的,而殷浩的回答我还是宁愿做自己,周旋二字直白而不失礼的告诉桓温,自己对他有多么不屑。这样的典故稼轩的引用,也从一个侧面表达了自己对时局的立场。
岂其卿出自扬雄的《法言·问神》卷第五:或曰:"君子病没世而无名,盍势诸名卿,可几也。" 曰:"君子德名为几,梁、齐、赵、楚之君,非不富且贵也,恶乎成名?谷口郑子真不屈其志而耕乎岩石之下,名震于京师。岂其卿,岂其卿。
宁作我,岂其卿的两个典故,从侧面透露了二者的聊天中,必定没少聊当时时局,以及对稼轩未能征战沙场的惋惜。可以说他们聊天应该是非常酣畅淋漓的,这种快乐将所有的人间不如意冲刷得干干净净。
确实和稼轩的其它词作差别甚远,没有半点愁绪,没有半点怨恨。有的只是乐见他人成就功名的旷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