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徒意外巧相遇
作天清早,柳三娘带着阿娇来到镇外红沙河边练剑,阿娇练得十分卖力,日中时分,她满头是汗,气喘吁吁,柳三娘叫她停下坐在河滩的草地上歇息。
几个放牛娃把牛散放在草地上,在那里放起风筝。阿娇像个小孩子似地手指飞飘荡在蓝天下的风筝说:“师父,你看那只风筝飞得多高呀!都快看不见了!我小时候我爸妈常带我到野外放风筝。”阿娇说着眼睛里充满了神往之情。柳三娘看着她心想:孩子可能是想家了,想她爹娘了。柳三娘爱抚地撩了撩紧贴在她额头上的几绺湿发,“你想放风筝?师父给你去买,下午我们不练剑,我们放风筝。娇儿,你在这里歇着,为师去给你买风筝,顺便买来中午饭。”柳三娘说完,起身向镇里飞掠而去。
柳三娘买来了风筝和中午饭,却不见了阿娇。她问了几个放牛娃,几个放牛娃皆摇头说不知道。
素来从容淡定、孤高清冷的柳三娘乱了方寸,她先疑为是阿娇不慎失足落水,后来见河坝上有一只鞋,才知不是落水,要是落水她的鞋会落在水边 或漂浮在水面上而不是落在河坝上,河坝上的那只鞋与水面之间隔着几丈宽的缓坡,她走上了河坝拾起阿娇的绣花鞋。另一只绣花鞋出现在不远处,在堤坝坡坎与一条小路衔接的地方她看到了一只袜子,她明白这是聪明的阿娇是在用标识告诉她,自己是被劫匪劫持了,以及劫匪逃走的方向。二里路外岔路口的地方出现了另一只袜子,她按袜子所示走上向右的岔路。后来标识断了,她只好凭着猜测追寻下去,路上她曾几次遇到熟识的人,为阿娇名声着想她没有向他们发出请求。她凭着判断和猜测追寻到了黑风山里,机缘巧合她遇到了蒙面人,与其打斗的声音引来了李华师兄妹。柳三娘说到这里算是说完了阿娇失踪前后的情景。她知道了李华师兄妹正在追寻的歹人可能就是抢走阿娇的人,她不再隐瞒阿娇被劫的事,必竟人命要大于名声。
众人吃了干粮,又喝了水,起程时柳三娘叮嘱道:“遇到蒙面人一定要合力围攻,相机行事,能取他的性命则取,不能取则果断弃之,救出阿娇才是最终目的。”她撩了一下被风吹乱的头发继续吩咐:“危急时要及时吹响竹哨。”柳三娘说着取下插在发髻上的竹哨放在嘴里吹了一声,竹哨发出尖厉响亮的声音,她问:“是不是不同的情形吹出不同相对应的声音?”
“是的,刚才我没来得及跟你细说。遇到险情发出求救的哨声是急促紧急的;表明自己现状安全和自己方位的哨声是平缓悠长的;告诉对方自己发觉敌情的哨声是先平缓悠长后急促有力。这哨声清越尖亮,在这寂静的大山里,站立山头上吹响,其声能传七八里远。”竹青说完取出自己的竹哨一一示范地吹了几声。
突然,柳三娘说:“我好像听到了远处有哨音回应。”
众人 侧耳凝神倾听。竹青说:“我听到了,像是在极远处。”
翠姑说:“我也听到了。是谁在回应哨声,是不是师父?”
竹青又吹了几下表明方位的哨音。哨音才落下,回应声随即响起。众人循着回应声走去。竹青一路走一路吹,回应声由遥远变得越来越近,由隐约变得越来越清晰。翻过一道山梁,迎面走来的人正是齐熬。“师父你怎么也来到山中?”几个弟子几乎同时发问。
齐熬扫了一眼弟子们,礼数不容他先回答他们,要他先向柳三娘打招呼:“柳大侠也在这里。”
柳三娘抱剑拱手:“齐大侠别来无恙。”
齐熬应酬了柳三娘,这时才有空回答弟子们,“为师是你们引来了的。你们走后为师一个人在家深感寂寞无聊,于是追赶你们来了,一路打听你们的行踪来到了黑风山。”
齐熬听了李华和柳三娘的叙述后说:“救人如救火,我们分头寻找。柳大侠你领几个拙徒向南寻找,老朽向北寻找。”
齐熬说罢飞身北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