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九治法
9.1
(《周子通书·乐上第十七》)濂溪先生曰:古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
修,从事,实行。修教化,推行教化。
《尚书·洪范》:箕子乃言曰:“我闻在昔,鲧堙洪水,汩陈其五行。帝乃震怒,不畀洪范九畴,彝伦攸斁。鲧则殛死,禹乃嗣兴,天乃锡禹洪范九畴,彝伦攸叙。初一曰五行,次二曰敬用五事,次三曰农用八政,次四曰协用五纪,次五曰建用皇极,次六曰乂用三德,次七曰明用稽疑,次八曰念用庶征,次九曰向用五福,威用六极。.....”
从六朝开始,"九畴",泛指治国安邦的根本法则。
叙,依次序排列。九畴叙,各项治国方略有条不紊地展开。
若,顺也。
八风,八方之风。八方即八卦所处的方位,八方生八风。艮东北生融风,震东方生滔风,巽东南生熏风,离南方生凯风,坤西南生凉风,兑西方生飙风,乾西北生厉风,坎北方生寒风。八风与春夏秋冬四季相联系,又与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秋分、夏至、冬至紧密联系。
古代根据制作材料不同,将乐器分成八类,分别是金(如钟、铃)、石(如磬)、土(如埙)、革(如鼓)、丝(如琴)、木(如柷、敔)、匏(如笙)、竹(如笛)等,称为八音。八音也与八卦应,金生于兑,石生于乾,土生于坤,革生于坎,丝生于离,木生于巽,匏生于艮,竹生于震。
这样八音与八卦、八方、八风、四季、八节构成了一个和谐整体,从自然界而言,表示风调雨顺,万物繁育,从人事而言,春耕夏种,秋收冬藏,政通人和。
简言之,八风之气代表天下各地的自然地理和风土人情,而八音之乐则用来表达八风之气。
宣,表达、抒发。平,媾和,和好。
濂溪先生说,古代圣王先制定礼法,同时推行教化,因而三纲端正,治国的各项方略有条不紊,实现了百姓和谐,万物和顺的美好局面,于是制作音乐来抒发各地的风土人情,使天下百姓和和美美,生活在一起。
这一节,濂溪先生首先阐明了古代圣王制乐的背景,显然乐是以礼法教化为前提和基础的,即乐应该符合礼法,有利于教化,因此乐也成为治理天下的一个部分,属于治法的范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