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药七分苦,而世事可有三分甜……
随着时间推移,母亲的病越来越严重,精神疾病有一个特点,就是自己往往无知无觉,而家人却处于水深火热,他们有着对社会的潜在危害性,却又让人无奈。曾经在英国,得了精神分裂,是会被家族除名的,往往是因为他们一天一小闹,两天一大闹,让人不胜其烦。
以前父亲讲过一件事,在老家有一个邻居,因为有精神病,每天不论白天还是晚上,不睡觉,就是大喊大叫,闺女儿子不愿管他,除了提供一些食物,让她自生自灭;她屙屋里,尿屋里,然后把屎尿涂抹在墙上,最后,也死在了那个屋里,死了以后,开始没有人知道,过了几天,人都臭了,才被人发现,草草给埋了。
那个时候,父亲还小,由于过于繁重的活计,营养不良,以及大娘的打骂,父亲的精神也出了问题,这件事,无疑对父亲是震撼的,他想到,自己的一生就要如那个老太婆一样吗?那还有什么价值。于是最终父亲还是振作了起来,自我安慰,自我调节,一步步走了出来。
母亲会不会也如那老太太一样,我不知道,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无论对于我们,还是对于生前父亲来说,母亲越是病的严重,我们越感到痛苦,我们对她的爱,已经所剩无多了。
昨天母亲又差点犯病了,一个人在那里傻笑,吃饭吃了2个小时,还没有动筷子,如果不是我提醒,饭都不知道吃了……
这种情形倒也勉强能够接受,毕竟没有吵闹。母亲稍好一些的时候,总喜欢收集一些树木或花草的种子,她认为那是中药,这或许与她早期在爷爷身边有关,那时我还没有出生,爷爷本就是个医生,耳濡目染,也能接触一些药理和用药知识。
早年间的父母亲,并没有深厚的感情基础,或许那个时代都是这样,他们把结婚当作任务来完成,而通常与爱情无关,他们开始并没有深入了解,等到后来成了家,在一起多年后,才发现对方原来是某种性格,或是怎样的人,这时才考虑到,或许双方并不合适,但为时已晚,生米早已煮成熟饭,拖家带口,如果家境普通,而又没能发迹,那就得过且过,如果其中一方有了一些钱,而另一方挣钱能力颇弱,那这个婚姻可能就会崩盘。
当父亲开始嫌弃母亲的那一刻,这就注定是一场悲剧了。作为传统意义上那一类女人,母亲有一些根深蒂固的思想,早年间她大门不出,二门不迈,非常守妇道,或许她内心认定了,这一生只有父亲一个男人,嫁鸡随鸡,嫁狗随狗,这样即使后来父亲打她骂她,她也从来没想过要离开父亲。
晚年的父亲,已然就如一根炮仗,一点就着,他的早逝,固然有外界的种种原因,我觉得更多的是他没能放下,名利,金钱,女人,他一个也不愿舍弃,最终苦了自己。
(待续)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