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2019-08-22《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4) ——读第一章

2019-08-22《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4) ——读第一章

作者: 谢灵仙 | 来源:发表于2019-08-22 18:14 被阅读0次

今天啃读的是“教室”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这两个小节。
一、内容摘录:
1、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
2、由于地区的风土文化和文化、学校的历史和传统、教师的经验与个性、学生的生活和性格等有着很大的差异,因此每个教室都形成了彼此各异的富有特色的面貌,并按各自的状态构筑着各自独特的世界。
3、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
4、学习只有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
5、培养学生成为自立的、自律的学习者是教育的一大目标。
6、学生自立、自律的学习必须在与教师的互动之中,在与教材、教室中的学生以及学习环境的关系中来加以认识。
7、教学应从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
8、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并构建和他人的联系。在这类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确定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法子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
9、只有在“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里,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否则交流是不可能发生的。
二、感悟
1、改变,从教室开始。
如同德国哲学家莱布尼茨说的“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那样,世界上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间教室。一间教室的内涵,因地域、学校、教师、学生的不同,而有着自己独特的风格。佐藤学先生说:“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的气息,有着完全相同的问题。”所以佐藤学先生通过解读教室里的小事所包含的深刻内涵,来重新审视每天的教学活动,并以此为切入点,向改革教室迈出新的一步。这一点,正如我们新教育中的“缔造完美教室”。教育改革的目的是让教室里的每个人都能更好的发展。因此, 改变——从教室开始,从教师开始。
2、对 “主体性”的 理解
我国的传统教育重视书本知识,轻视实践经验,“惟书惟上”;前苏联凯洛夫《教育学》同样注重系统的学科知识,认为“教科书对于学生来说,是知识的主要源泉之一”。当50年代凯洛夫教育思想传到我国时,很快的就完全融入到我们的学校教育中来。这种教育以教为中心,忽略了学生个体在学习中的能动性。
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在这种教育思想下成长起来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量是很大的。当国家开始教育改革,提出要以学生为中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却不会放手,唯恐少了我们的讲解,孩子们学不会。而在日本的变革中,从以传授为中心到把学生主体性神化,强调“自己解决”、“自己决定”、“自我实现”,这种将学生主体性绝对化的倾向,忽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忽略了生生之间的联系。在教学中,不管是过分的注重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是无限的放大学生的主体地位,都是不合适的。
佐藤学先生介绍的日本学校主体性假象,在小学教室中是“闹哄哄(发言过剩)”,而初中、高中教室的特征是“静悄悄(拒绝发言)”。在我们的教室里,不也是这种情况吗?在低年级学生积极发言时,我们嫌弃他们不会表达,因为他们说不到我们心中的那个答案上。经过一次又一次打击,到了高年级,学生开始沉默,拒绝发言,我们又抱怨学生没有主动性,指责他们太懒,不会思考。而在欧美小学里,学生是从小声的不甚清楚的发言开始起步的,进入初中、高中后,越往上走越能活泼地、明确地发表意见和表现自己。
与欧美国家学生发展的状况对比,我们不该认真的去思考吗?为什么会这样?使我们的形式主义,也就是那些虚假主体性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使学生不能实现自身的自由成长。
佐藤学先生认为:教学是由学生、教师、教材、学习环境四个要素构成的。学习只有在与教师、教材、学生、环境的相互关系中,才能够得以生成、发展。因此,他提出教学应从传授型方式中蜕变出来,以学生的个性化学习为轴心,向着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方式转变。所以他提出要以综合学习为中心,创造用心互相倾听的教室,改变教育原有的样态。
3、给你时间,静待花开
“学生在认识和表现事物的同时,也在表现自己并构建和他人的联系。在这类学习行为中,其不确定的思考或表现与那些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具有同等重要的意义。确定的思考或表现容易变成一种把思想和情感定型化的行为,而不确定的思考和表现往往在创造性的思考和表现中更能发挥威力。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佐藤学先生的这一段话,让我思考了很久,审视自己的课堂,我感到很惭愧。
我们在教学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一个问题的抛出,总希望学生的发言,能一言中的,说到我们的心窝里,这样就可以节省时间,继续下一个环节。今天我意识到,那些我们眼中上课反应慢,理解迟缓,表达不清晰的孩子,更应该得到关注,留一些时间,用心的倾听他们的意见。“一切创造性行为都是发自不确定的语言、探索地进行着的行为。”也许在我们的等待中就有爱迪生,有李景润。
创造用心互相倾听的教室,这间教室就会有温度,会成长。

相关文章

  • 「读书笔记」吴思明《读左藤学<静悄悄的革命>心得》

    书目名称:《静悄悄的革命》书目作者:左藤学(日本)读书笔记作者:芗城中学 吴思明 老师读书笔记题目:读左藤学《静悄...

  • 2019-08-22《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4) ——读第一章

    今天啃读的是“教室”和“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这两个小节。一、内容摘录:1、没有哪一个教室和其他教室飘溢着完全相同...

  • 构建以学为中心的课堂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静悄悄的革命》封面设计简单,正如书名一般‚静悄悄,毫...

  • 主体性学习的神话

    今天开始读佐藤学的《静悄悄的革命》,浏览了目录,细读了序言与第一章第一节。明白了“革命”是指解决如何把学校变成“学...

  • 2019-10-02

    《静悄悄的革命》前言、第一章心得 回过头来,再一次的啃读前言《改变教学的教师们》和《第一章 教室里的风景——向创造...

  • 让改变悄悄发生

    让改变悄悄发生 ---读《静悄悄的革命》有感 张三寨...

  • 《静悄悄的革命》读后感

    《静悄悄的革命》读完后,有很多感触,但有两点记忆颇深。 一、倾听远比发言更加重要 读《静悄悄的革命》又一感触, 在...

  • 读《静悄悄的革命 》

    本书作者佐藤学,是日本学习院大学文学部教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20余年。他曾经担任过日本教育学会会长,是日本教育学会...

  • 读《静悄悄的革命》

    小荷七七 捧起日本名校教授佐藤学先生的《静悄悄的革命》,首先最打动我的是静悄悄这几个字,越是人到中年,越是喜欢独处...

  • 读《静悄悄的革命》

    问题1:在课堂上学生发言时,作为老师听学生什么? 第一层次:新教师,由于心中只有他要讲的内容,没有精力和空间听学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19-08-22《静悄悄的革命》读书笔记(4) ——读第一章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wsos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