庐山风云

作者: 张如_ea5c | 来源:发表于2019-06-30 15:20 被阅读0次

庐山风云

张如

        庐山,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浩浩长江。山川形胜,雄奇险秀。所谓“匡庐天下秀”——是中华山水中的翘楚。

      前几年,到庐山,上了山,我的直观感觉,庐山上满是树。各种知名不知名的树,绿满庐山。庐山高,乘车环绕盘山路上山,山路何止十八弯。光是上山,就费了不少时间。说庐山秀美,也只是在诗文中看到那么讲。山高山绿,这就是我看到、感觉到的庐山。但这样就把天下名山庐山讲完了,未免草率。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是很有哲理的。横看、侧看,远看、近看,现实的看、历史的看,政治的看、文化的看,经济的看,从多种角度看,才能识得此山的面目和内涵。

        二十世纪以来,庐山被政治的风云笼罩着。五十年代末,这里召开过一次著名的会议——“庐山会议”,具体指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八次全体会议,后者简称“八届八中全会”。这次会议原定议题是纠“左”、读书、家常国事随便聊。后来,因为彭德怀的一封信,所谓“万言书”,使会议从纠“左”转向反右,并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等的所谓“右倾机会主义”、“反党集团”问题进行批判揭发。当时,几乎中国的所有政治精英参加、见证了这次会议,在秀美的庐山风景里,在“神仙会”的面纱下,滚过一声政治的闷雷。彭大将军失职,黯然下山。对于“知无不言,言无不尽,有则改之,无则加冕”这句话,在这位“横刀立马”的元勋心里,正如庐山风云一样迷蒙。会议召开前一天,毛泽东的七律《登庐山》诗成,“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幽默一问,气氛何等轻松愉快。可历史的转折有时就在倏忽之间。这是人们始料不及的。

        庐山,还开过几次会,以这次最为著名。

        我在庐山会议旧址参观了一圈,想,来这里欣赏自然风景好些,还是神思政治风云好些。不过,对于一个尚有历史常识的人来说,来到不单是一座风景名山,也是一座文化名山,更是一座政治名山的庐山,心头总难免泛起一股历史烟云,生出苍生黎民之思……这是一道思想的风景。

        庐山上有蒋介石的夏都官邸“美庐”别墅。据资料讲,“美庐”始建于一九零三年,是英国兰诺兹勋爵建造的,二十年代初,转让给巴莉女士。三十年代初,巴莉女士复转让给蒋夫妇居住。后来干脆将这座别墅作为礼物赠送给宋美龄,成为真正的“美庐”。“美庐”庭院植有庐山最古老高大的金钱松。四时花树、翠竹丛集,庭院营构与自然风貌相融相契。庭中有石,镌“美庐”二字,并“中正题”字样。

        信步走到里面,“主席行辕”、“第一夫人”的豪华和体面,历历可见。在民生凋敝的三十年代,“美庐”已经使用上了菲塞尔冰箱,据说是以煤油动力制冷。我看到那台锈迹斑斑的摆设,想,当年,“第一夫人”不知道是否有“秋风为茅屋破歌”之类的情怀,生发过愧对天下黎民之叹没。不过,美龄佐蒋公“内政外交”,奔忙于国际事务,穿着旗袍参加各国政要的宴会费时要多,恐无暇虑及此,也是可以理解的。

        “美庐”内有好多陈设、器物都是“庐主”当年生活的遗证。中西合璧的会客厅、“第一夫人”卧室、双人厅床、雕花梳妆台、象牙扇、德国造立式钢琴、精装英文书、《庐山溪流图》,一应俱全。再上层楼,是蒋办公、会客地。“文胆”陈布雷的办公兼卧室也在其内。虽是以“美庐”名,但这里,也绝不仅仅是蒋宋高卧之地,毋宁说是一座政治别墅。墙上一些历史照片,展示了中国现代史的多个侧面,影影绰绰,斑斑点点,闪烁着权力玩家的谋略和机心。

        “美庐”前临长冲河,北倚大月山,形位若一把安乐椅,风水甚好,蒋宋应是很喜欢的。中国的政治风水讲究“前有照,后有靠”——照,就是水。靠,就是山,靠山么。蒋公也是有国学根基的,或也略知国史大纲,但还是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好好照一照,更没把天下黎民苍生的冷暖太当回事,所以最后只能飞到海岛,照照水,失了靠山。

        庐山,不止现代的大人物登临过。庐山也不止政治风云笼罩过,文化的风云也曾弥漫。

      庐山是古代文人云集的一座文化名山。自太史公将此山载入《史记》,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登临吟咏、描摹不绝,庐山遂成中国田园诗、山水诗、山水画的滥觞。据资料,光是写庐山的诗词歌赋就有万余,千余名家、大家来此旅居揽景,凭高对此,叹嗟形胜,挥毫泼墨。泰山有王气,庐山是文气。

        庐山在九江市。陶渊明是古浔阳柴桑人,也就是今天的九江人。对于庐山,陶渊明应该是太过熟悉了吧。他说自己“性本好丘山”,不知道和庐山有没有干系。但他在精神世界里开辟的“桃花源”想必就在庐山上下左右。那个源里本来是十分清静安逸的所在,“自云先世避秦人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如果他“取景”自庐山,庐山是个热闹的地方,他直这样“命意”?不过,他还说过“心远地自偏”,这就与庐山的热闹景象并不冲突。不管这个地方热闹还是冷清,要想逃避,“心远”就可以了。这与古代有些人“大隐隐于朝”“大隐隐于市”如出一辙。

      庐山,也是一座隐逸之山。

世上隐逸之士正多,以陶渊明为代表,足够代表了。彻底隐逸。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安然自在。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在所不惜。好一个陶渊明。

      我在庐山脚下看见在水田里植作的农民,我疑惑那就是一个陶令。江西有一款酒,名“陶令”,想象,歇下来,那人喝一口“陶令”,多有意思。导游,最是朴直。说,导游哪有不“导钱”的,他不。性情温和如白开水,从无波澜,平和里现出不可侵犯的高傲。整个江西,在经济版图上并不显赫,是不是与千千万万个“导游”的“个性”有关,我猜想,也许会的。

        这个导游,“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庐山附近,还出过好多历史名人,就不一一追寻了。

      庐山自傲立南国,九江该奋起。江西,应精进。这也许是我有些夸张的苍生之思。

        庐山,有好多风景我没有看,白鹿洞书院、摩崖石刻、宗教场所,等等,时间太短。倒是向它的历史深处张望了一回,风烟滚滚。

        我对这座山的性格,也很感兴趣。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我说过,我偏好水。但这样说,也并不就是标榜自己是仁是智。虽并不太喜山,但这只是相对而言。对庐山,我是喜欢的。

        下了山,我内心有一个很朴实的想法,庐山,应该挺起脊梁,掀起一片经济的风云。

相关文章

  • 风云庐山

    【七绝二:首句仄起入韵】 润华连宇 一路南行兴致浓,登山逛景意从容。庐山变幻阴晴势,好坏休评旧世功。

  • 庐山风云

    庐山风云 张如 庐山,东偎鄱阳湖,南靠滕王阁,西邻京九铁路,北枕浩浩长江。山川形胜,雄奇险秀。所谓“匡庐天...

  • 庐山风云

    云随风转入凡间, 翠松环抱可撑天。 一座山城多少事? 伟人一句可变天。 智深作于壬寅年 七月初八

  • 无题

    独钓寒江一川水, 冷敲残棋半日闲。 醉卧孤亭风云过, 静待野庐山雨来。

  • 光阴故事 014/730

    光阴故事-014/730 [大纲目录] 浮生掠影环球黑科技币链风云《历代诗歌选》-李白《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 1浮...

  • 江西行记——庐山,你好⑤

    江西行记——庐山,你好⑤ 庐山,你好,庐山系列已到5,难道我这是恋庐山,要来个我自己的“庐山恋”吗?不管那么多,我...

  • 九江历史上的今天 · 6月30日 · 冷眼向洋世界

    1959年6月30日,毛泽东登庐山,准备召开庐山会议。 地点: 庐山 类别: 人物 毛泽东手书《七律·登庐山》,终...

  • 庐山风云丨反右倾(5-19)

    第十八节:反右倾:彭将军直陈万言书 李秀才星夜闯美庐 一、彭德怀的一封信 彭德怀从7月3日到10日的八天时间内,在...

  • 庐山的云

    这里的云让人迷恋 诗人的脑际里 最爱的是庐山的云 爱的是她 自然随意流动的美 体验的是她孤傲自由的情怀 赞美她风云...

  • 不知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深圳庐山Team Building 初闻庐山是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庐山风云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xdb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