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重温经典,我又看了一遍姜文的《让子弹飞》。我发现这家伙比较有日本人的切腹情节。因为影片中涉及到切腹的戏份至少有两处,最洒狗血的是老六切腹倒凉粉。其中有段戏是黄四郎说如果自己切腹就请张牧之当介错人。


看到这里家里人问我什么是“介错人”?我对这个称谓有点印象,好像是站在切腹者后面砍掉切腹者脑袋的那个人,是切腹仪式的助手。再仔细一些,我就说不清楚了。闲来无事查有关日本切腹文化的资料,发现介错人这一职位的设立,颇有些喜剧色彩,充分证明了日本武士的外强中干。
切腹这种自杀形式在日本盛行几百年了,这种死法虽然很痛苦,但是依然被视为最无上的光荣。武士文人乃至平民百姓男女老少都选择剖腹作为最崇高的死亡方式,甚至官府下令不许切腹都不管用,大家还是激动的稍有不顺就拿协差往肚子上比划。腹部对于日本人甚至比脑袋还要重要,古时日本人认为人的灵魂是宿于肚腹中的(日语中的‘面对面’实际被写作‘腹对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因此,武士便在有必要将自己的灵魂向外展示的时候,采取剖腹以示众人的方法和仪式。
切腹的种类繁多,包括谏死、先腹、追腹、义腹、论腹、商腹、诘腹、无念腹等等十几种类别。又大致可分为自动切腹和由介错人在场的切腹。自动切腹者一般过程比较简单,固守几个步骤,保证给自己来个肚子十字大开花就行了,也就完成了所谓的“礼仪”。但是有介错人在场的切腹仪式那可就堪称为隆重了,也麻烦的很。日本人讲究精细繁琐的习性由此展示的淋漓尽致。剖腹自杀者需穿着庄重的服装,用来剖腹的刀或剑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别的布料垫着。切腹者会优雅平静的写一首徘句以铭死志。待他和身旁的介错人准备好,切腹者会揭开身穿的和服,拿起短刀,捅进自己腹部。首先从左至右的切割,然后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让其肠脏溢出。切出第二刀之时,介错人进行“抱首”,即挥刀向剖腹者的脖子斩下,但不完全斩断,让头和脖子仍有一丝牵连。由于这一刀要非常精确,介错人一般是剑术高手。切腹者会和介错人事先商量:当我切到什么程度的时候请砍下我的头……更有甚者,有一些切腹者会以扇子或木刀来代替切腹用的小刀,作为形式上的切腹,实际上是由介错人下刀杀死切腹者。此种切腹方式被称为扇子切。使切腹彻底沦为一种形式,徒有其名。

究其根本,还是小日本自虐不彻底--怕疼。死就死吧,既然选择了这种无视痛苦的方法结速自己的生命,为什么不彻彻底底的享受痛苦呢?日本人的解释是:如果无人协助,自己十字开花后,将肠子都一齐切断了,切腹人会由于痛苦和腹腔气压降低而手软,难以完成后面抛洒肠子、放好工具、双膝并拢、垂直向前倒下等流程,也就难以“全礼”,而并非为了让切腹者少受痛苦。屁!我才不信呢!分明是为不敢承受剧痛而找的借口。
当年看香港电视连续剧《陈真》,柳生静云被判切腹,由于柳生静云的做为被武士上层认为是背叛,所以连切腹的短刀都不许用,柳生只能用妻子亲手削的竹刀来完成仪式,虽然由于工具不称手,完成的很艰难,但柳生还是以巨大的毅力完成了。当柳生请守在旁边的陈真当介错人时,陈真拒绝了。眼睁睁的看着柳生一点点的疼死。当其他日本武士冲上来要结速柳生的痛苦时,陈真把他们都宰了,然后回身再难过的看着柳生痛苦的挣扎,我就不明白了,既然结果已经无法挽回,难道让朋友早点脱离痛苦不也是帮他吗?当时琢磨不透,现在我有点理解陈真的心理了:可能他压根儿就瞧不起小日本胡诌的这个“介错人”。既然充好汉,就要硬气到底。竹刀划肚皮都干了还要什么介错人帮忙?死硬到底才是纯爷们儿!估计柳生在心里慨叹自己交友不慎吧?心里已经把陈真骂了个狗血喷头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