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师傅安排我做长袖T恤衫,要求明确:不打回针、不换线,普通高低叉长七公分短五公分。我欣然应下——本就该做这款,昨日不过是因货出不来临时换款,如今正好趁机试试,心里才有底。
做了四包货时,同事阿咪来寻活干,两人闲聊起来。阿咪说已和老板谈好,做几天算几天,可师傅听说后并不同意。我没听清关键信息,竟还怂恿阿咪去跟师傅说,别招太多人,免得长袖款出不来,后续接货困难。见阿咪没反应,我干脆直接对师傅说“找三个人就够了”,还反复强调别接货。
话一出口,师父摇一摇头说要被我气死,一天要出1500件,怎么可能要接货?师傅的反应我才猛然醒悟:自己说错话了,这般掺和反倒掉了价。
这时,黄燕的话突然浮现在脑海:“我想做,就会心甘情愿认真做;不想做,谁也拦不住我。”这话很透彻,核心是“以我为主”——明确自己是谁、该怎么做,而非盲目顺从他人。
黄燕向来如此,即便外面没单接、要结工资,她与师傅打交道的能力也远胜于我。她总能保持清醒,不陷入被动,让我心生仰慕。
这事若只是效仿黄燕,本就无需多言。做乙前做好准备,想做便沉下心认真做;若是后续实在接不上货,也该直接跟师傅说清:“您这边没货,耽误我时间了。想我做,您就安排;没法安排,我就先走了。”
我没那么多时间耗着,这样既不委屈自己,也不浪费时间。可留便明确提要求,要走就干脆利落,凡事以自己的节奏和需求为准,才不至于窝工又窝心。
这让我想起“被讨厌的勇气”。人总要有些被讨厌的底气,更要有坐冷板凳的定力,才能守到属于自己的繁华。
就像今天,芳芳给我介绍了做能做两个月的的大单,我本已同意,还约好和她嫂子明天一起去看。
我现在车间里的长袖款我擅长,且有三万件的量;而要去看的那款我并不擅长,本就不打算接单。明天去看要耽误一个多小时,对我而言毫无意义。
可话已说出口,不去又怕失信,说到底,我还是缺了那份“被讨厌的勇气”。
“你是谁?为了谁?”人这一生,在摸爬滚打中兜兜转转,其实都是在慢慢弄明白这个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