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记
作者不敢掠人之美,行文之前,我得先说明,“化作焦炭也相思”这个题目,源自亚丹编的台湾抒情小品选《等待月亮升起》中的《林木篇•相思树》,作者晓风,此书为花城出版社1990年9月初版。

今天上午,久违的北风南来,天气有点凉。我在僻壤的榕窗书房,默默地重校昨天发的《不要人夸好颜色 只留蔬果益农家》。临时起意,我又补写了500余字,自我调况了一番,也不失幽默。
重发之后,本想续写《此生何处不为家》,却瞬间想起,我欠简友们的人情太多了!对时有来访的简友,他们不厌其烦地读我的文,给我点赞和留评,不断地收录我的文章,一以贯之的支持,赞许,鼓励我。
而我呢?说起来真是如老伴点我的相那样:“失礼死人”!
我成天只顾自嗨,饶舌,用粳米打糍粑,自打自夸,却很少主动去关注简友,去阅读他们的诗文,给他们点赞,留评,在他们鼓励我时,我也理所当然得鼓励他们一下,给他们鸣锣开道,摇旗呐喊,击鼓前进,助助威,加加油。
然而失礼得很,更抱歉得很。我连回复他们的留评,都是顾此失彼,许多都没有及时回复,或者根本没有回复。毫无疑问,这是我的不对,真的很自愧,内疚。
当然,我不会做那种十分八分钟内点赞几十篇诗文的事。连那作者的诗文,都没有通读一遍,就点赞,就留评,言不由衷,如作官样文章,来两句奉承讨好的话,有什么意思?对人对己又有何益呢?
民间有俗语云:“同桌喝酒,不分高低。”那么,同是简书的作者,不管你是大神,抑或小白,权重高低,是男是女,是长是幼,是高学历还是低学历,是专题编辑还是普通作者,在社会上的工作、地位又如何,从人格上说,彼此都是平等的。理应互相尊重,互相包容。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自古以来,都是读书人和睦相处的行为准则,是文人最为推崇的为人处世,读书作文,吟诗咏词的至高思想境界。前人尚且能如此,难道我们就不能么?
其实呢,以上是我个人的反思,并不是针对任何人的。经过这一番思考,反思之后,我便开始浏览简书,阅读简友的文章。我也不知道怎么恰好就读到了欣然吐绿的《那一树相思》。
这是我原来比较熟悉的一个简书作者,专题《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的编者。
据我所知,投向这个专题的诗文、艺术作品,真是“欣然,欣欣然”而至,有人一次性,也不过在几分钟内,就如撒豆成兵一般,一股脑儿将自己的十几篇诗文投入该专题。
那编者毕竟是现实生活中的人,他们有工作,自然有他们的家庭和事业,有三亲六友来往,他们也是作者,一样想在闲暇之时,写点自己的诗文。哪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去审阅汹涌而来的诗文?
目前被收录进《诗歌•美文•艺术作品荟萃》的诗文,就多达90520篇,那编者和读者,又看得几多哟!
有感于此,在通读欣然吐绿的《那一树相思》后,我在评论区,写下这样的话:
久不联系,今天过来看看你。读了此文。相思树,有大叶相思,也有细叶相思。相思相思,总让人有所想,有所思。
昔日读台湾抒情小品,许多内容和生动有趣的描写,多已淡忘,唯有一句“化成焦炭也相思”,无法忘却。
你还好吧?愿你好好的,平安,康乐,工作顺利,生活愉快!
有空时,请传语报报平安,以释远念。
这仅仅是我写给简友欣然吐绿的吗?非也。欣然吐绿只不过是一个简友的笔名,也就是网名。我只看过其主页,读过其作品,其余一概不知,又何以言“相思”哟!
说句心里话,你管他相思不相思?反正我念想的,惦念的,牵挂的,是简书,是简叔和他的团队,是所有简书的编者和作者,所有关注过我,读过我的作品,帮助过我,鼓励过我的简友们。
谢谢你们,我的简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