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加班,这本是计划之外的事。
然而,一旦开始了沉浸式工作,就会完全被工作的节奏所带动,无暇他顾。这或许是我的一个“特色”吧。无论是思考问题还是整理思路,只要进入那种状态,我的大脑就像被激活了一样,思维飞速运转,我便舍不得停下,总想着趁此机会,把进行中的工作一股脑地做完,收获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结果再离开。虽然身体上会有些疲惫,但内心却乐在其中,充满了成就感。我常自嘲是一个喜欢“自嗨”的人,忙碌起来,便会在这种状态里自我陶醉。
这种状态很难简单地界定是好是坏,但它能给我带来快乐,这就足够了。我们每天起早贪黑、忙忙碌碌地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如果只是为了吃饭、生活,那很多事情都不需要过多讨论,机械式地进行下去就行。但我所关注的,并非只是这些。我希望自己能在快乐与满足中收获成就。
你可能会问,什么样的成就呢?我担任了多么重要的角色吗?是公司的高管吗?有不起眼的事业作为支撑吗?实话实说,我什么都没有,甚至不好意思自称为重要角色。然而,奇怪的是,当我全身心投入工作时,甚至会忘了自己角色重要与否,满心满脑想要的是输出可靠的结果。
打个比方,如果把工作比作一场考试,我沉醉的是攻克那道自认为重要且有难度的题目,并保证答题的质量。至于最终领导和同事给我打多少分,相对而言就没那么重要了。当然,我并非完全不在意他人的期待和预判,只是相较于自己在工作中获得的满足感,那些分数便显得不那么关键了。
我想,每个人在工作中都有自己的兴奋点,无论是生活还是工作,这一点都是相通的。只不过,能让我们激情澎湃的点各不相同。而我的兴奋点,大多是由自己创造的。就像刚才下班时,东哥在电话里再三催促我早点回去,但我还是想把重要的工作做完,做到自己满意才肯离开。这份投入,并非完全能用工资和利益来衡量。我并非高尚到不计回报,但我深知,内心的自我认可才是持续投入的动力源泉。倘若无法对自己的行为和成果感到满意,便难以长时间坚持下去。
人其实挺现实的,会斟酌利弊得失,我们都是有得失心的人,有取舍、有付出与回报的计算,只不过有些计算并非用金额量化。就像我的计算方式,早就不完全是用金钱作为标准来衡量得失了。这或许也是一个人慢慢成熟、去追求生活意义、工作意义以及生命意义的过程。
也曾看过稻盛和夫讲工作的意义,最终这些意义都汇总为一点:一个人活在这个世界上,至少要有自己判定的价值。我为什么前面要限定成“自己判定”呢?因为这个世界上,价值的标准是没有办法制定统一的,每个人在乎的东西都不一样,既然标准不一样,就没办法真实地衡量出人与人之间的价值差异。
所以,必要的时候,自我感动也是一种难得的感动。去做让自己高兴的事,去收获自己在意的成果,这就够了,没必要去追求整齐划一的标准,也没必要去争辩卷面打分到底是多少。达到一个大众化的标准区间即可,剩余的就全靠自己内心去平衡。自己的人生还是要自己规划,自己的工作还是要自己努力,自己的生活更是要自己一天天去经营好,如此简单而已。
晚安,这世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