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介绍一下各类行业产品经理
to 2B:商业型产品经理
to 2C:用户型产品经理
to 2D:面对开发者
to 2G:面对政府
从工作中与生活中的对比:
2B的产品是生产资料,2B的产品是生活资料。后台的产品偏2B,前台的产品偏2C。生产工具的用户量通常不大,多为熟练者。生活工具的用户量较大,多为小白。2B的产品更重商业价值,而2C的产品更重用户体验。
2B更像男人,注重结果。2C更像女人,在乎过程和感受。
2B产品的分类
B2D:云存储、大数据等开发者服务,帮助开发者提升效率的基础设施。
SaaS 1.0:通用管理型SaaS,是传统意义上的管理软件。
B2B:垂直行业交易平台,是信息撮合+在线成交。
SaaS 2.0:垂直行业SaaS工具+交易,是SaaS 1.0和B2B的结合,2015年左右开始成为新趋势。
二:从产品的形态角度来看产品
产品可以分为四种形态:BS结构、CS结构、软硬件结合、大实体。
BS结构:用户端可以做到无知觉升级,有问题只需要在服务端搞定,研发过程相对简单,最大优势就是产品的更新速度可以做到很快。
CS结构:用户需要进行下载按照,还会有一个服务端,手机App、电脑软件都属于这类形态的产品。如果进行产品的更新,需要通过一个渠道(应用商城、store)来进行投放安装包。用户更新后才能使用产品更新后的功能。
软硬件结合:智能手表、智能家具等形态的产品就是软硬件结合,这种形态的产品对硬件质量要求较高,一旦硬件出现问题,要么作废,要么返厂。所以,有硬件的产品,更新迭代的速度通常更新较慢,做到6个月更新一次就可以算很快了。
(下一个大发展,就是将“物联网”的硬件也拉入到互联网当中,让硬件具备更多的可能性)
大实体:这种形态的产品多为大产业,更新速度以年为单位。
总结:这四种形态的总体规律是,前两者的产品重量较轻,做起来较快,更新迭代周期较短,试错成本低,对质量没有后两者的要求高,有问题容易改正。相应的进入壁垒也就比较低。
从盈利角度分析产品
卖货还是卖人?
卖货采用前向收费,直接向用户进行收费。比如,面向信息使用者或浏览者收费,作为个人用户,在互联网上使用各种产品时直接付的钱,基本都属于这种。
卖人采用后向收费,即2B的抽水模式,主要向对企业单位或信息提供者进行收费,包括广告发布、冠名赞助、企业会员等费用,该收费模式是互联网网站采用最多的盈利方式之一。(百度、谷歌、优酷、天猫等)
从关键资源角度看产品
不同的产品能不能成,需要的关键资源不同。
资本驱动:说白了就是资金的实力,能否支撑产品活下去,做起来,并进行推广。
技术驱动:拥有核心技术能力,别人无法效仿,成为同类产品中的核心竞争点。例如:如今的人工智能领域,谁拥有最牛的算法、海量的数据、强大的计算能力,谁就能取得领先。
产品体验:产品本身要好,就是用户体验很爽,有漂亮的界面、流畅的交互、快速的响应、丰富的内容,就会产生用户口碑,“消费升级”,也要求产品本身升级。
运营服务:对应着需要很多“人肉”参与的产品,强调运营效果,服务体验,能够吸引用户的活动。
垄断资源:取决于获取资源的能力,专属经营权等。(例如:12306火车票)
从行业成熟度的角度分析产品
这个产品所属的行业,属于新兴还是成熟,如果是前者,重研发,讲究创新。后者重运营,强调复制扩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