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著名央视主持人李咏因癌症去世,享年50岁。
默哀的同时,我给妈妈发微信说了这个消息,因为我们母女俩原来都很爱看李咏的节目,尤其是《非常6+1》。
妈妈在表达了惋惜的同时,爆了一个我之前从未听说过的料——原来她给《非常6+1》栏目组写过信,因为我当年非常想上节目表演。但因最终节目组也没回信,所以她就没告诉我。
震惊之余,回想起早已被我遗忘的小时候的梦想——站在舞台上,做艺人。
我最终没有走上这条路,以前总觉得因为家里不算有钱,支撑不起前期的投资;加上我爸那边的亲戚们都是“书香门第”,几乎都在做教育,对于把唱歌跳舞演戏这种“歪门邪道”作为事业嗤之以鼻,才最终导致我没有机会实现自己的梦想。
但是这么多年过去了,我一直在逃避一个事实,就是——其实是我自己坚持不下去,太轻易放弃。
小时候家里送我去学钢琴,是我自己要学的,学到小学毕业因为“太难”而放弃了;高三一度想要做艺术类考生,爸妈花钱请了声乐老师,送我去形体班,声乐课因为我心疼钱(当时觉得一节课一两百好贵),形体班都是已经练了很多年的小孩子(可能当时没有专门的成人班),没去上几次课又放弃了。
其实现在想想,只有认真学下去,学有所得,花的钱才不会“浪费”;放弃了,才是真把钱打了水漂。
妈妈年轻时也是单位的文艺骨干,热爱跳舞和戏曲等等,装扮起来不输那个年代的明星。但是她小小年纪就经历文化大革命,下放回来后又进了国企上班,受到大环境很多的限制。
所以当看到我那么喜欢唱歌表演等等,一有机会,她都尽全力支持我:从学校表演的服装配饰,到参加大大小小的唱歌比赛,她从来没有像很多家长那样说“先把学习搞好”,而是鼓励我勇敢参加。甚至中学时还请假陪我去南京参加“超级女声”的海选。我有什么理由怪家人阻碍了我追求梦想的道路呢……
妈妈退休以后我就鼓励她去老年大学,她第一时间报了舞蹈班。现在已经是她们舞蹈队小团体的主力队员了,经常参加市里的大大小小的演出,也算是开心。
我爸这个“文艺中老年”已经在我的朋友圈很有人气了,可谓是“饱读诗书气自华”本华。
曾经我在简书发过一篇文章《只要几张微信聊天截图,你就会被我爸圈粉》,大家看完都被我爸的幽默和才华打动。今年我爸利用有限的周末假期去看了几场音乐会和艺术展,更是和我展开了一场“灵魂交流”。
一直都觉得以我爸的才华和追求,生活在三线小城市做个小公务员是受了极大的委屈。但最让我佩服的是,无论环境有多么糟糕,他都不会抱怨,而是想着怎样利用有限的条件最大限度地自我提升,在并不算开放的平淡生活中发现艺术和美,用“曲线救国”的形式实践自己的兴趣爱好: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每日读书,假期去大城市听一场音乐会,游览博物馆和美术馆,平时还会抽空练习钢琴和大提琴。

我爸妈都不是善于口头表达的人,所以这么多年来很多事情他们不主动说,我也无法理解。年过三十,我才开始慢慢理解我的父母,希望还不算太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