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旅行
扬州记 | 二十四桥明月夜

扬州记 | 二十四桥明月夜

作者: Teresa的房间 | 来源:发表于2018-05-23 16:35 被阅读0次

初到扬州已是晚冬,静默的河面,绵绵的细雨,即使在如此荒凉的季节,亦多了几分柔情。

江南的冬天,空气冷冷的,湿湿的,打在脸上,很温柔,很清爽。

二十四桥的曲线温婉流畅,风姿妩媚绰约。

梅花的气息温柔香甜,沾染在手心上。

一个城市有河,有绿色,有亭台楼阁,是浪漫的。

汉画线条粗犷朴拙,色泽低调,那时的画艺尚处于自发阶段,画师手笔皆出自本能。故画风质朴古拙,笼罩着宗教仪式的神秘感,复有某种天真。

汉式建筑在空间设计与修饰上还是粗糙稚嫩的,顶檐结构厚重有秩,石砌质地敦实,灰色调静肃古朴。

汉唐器制,线条简约凝练,花纹朴拙神秘,色泽深沉单调而庄重柔和。

游览陵墓保持静默轻缓,以示对死者的尊重,原当有一丝肃穆敬畏之心。

躺在这间地陵的人距离我们陌生而遥远。

因如此,他的陵墓,借着游览、修古或研究的名义被各个年代、各个地域的人们骚扰,不复安宁与静穆。

因亡者身份年代特殊,这一切似乎成了理所应当。

若是一切呈以其本来的样貌,这片地陵本是一个人的长眠之地,该当得到人们的尊重和善待。

古墓出口的石壁上刻着四个字,【事死如生】。

英文介绍里翻译成“Death Means Eternity”。

两相对照,两者意味相差甚远。

鉴真纪念堂,由梁思成主持设计,仿日本京都鉴真寺而建,在大明寺内毕竟显得韵味不同。

整个院落占地不大,精致大方,建筑从里到外只有白色和褐色两种颜色,外加简洁小巧的红灯笼,不知是沿袭了日式风格,还是古唐朝遗风。

曾听祝先生说,日式传统中所言物哀,极简、枯衰、素净如白描,空无一物——或许这就是日本人对意境的理解。

他们印象里的极致美感就是这种朴素而惨淡的色彩,暗示衰亡和消损。

日式的极简中有一种绝望感,毫无生机,素简到极致,把人的感官逼到死角。

日式的极简并无流畅感,有一种诡异的拼接感和钝滞,有一种极端的、突发的、不协调的冲撞感,挑战着人们的审美神经。

这处建筑典雅精巧,渗透着建造者婉转细腻的情怀,极致认真的态度。这样饱满情感又沉淀信念的作品,如今渐少。

走入扬州的窄巷子,眼前是厚实坚硬,密不透风的墙壁,抬头望去,窄窄一线天。身子被卡在死巷里,手上没有任何工具,这密闭的空间里,绝望感如此真实。

潮湿而又发霉的,泥土和野草混合的气息,从砖墙的缝隙处幽幽传来,觉得窒息。三面高高的墙壁,越走越窄,直至,不能再进。

这是一条不能硬闯的路,只能后退,一退再退,退回原点。一步步缓缓后退,感觉着所在的空间正在重新一点一点地变宽阔。

如若绝处不逢生,有路可退,也是好的。

相关文章

  • “烟花三月下扬州”最不能错过的景色之“二十四桥”

    “烟花三月下扬州”最不能错过的景色之“二十四桥” 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 寒冬腊月游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咏颂扬州的诗词不记其数。按理说来游扬州应该选择春暖...

  • 扬州记 | 二十四桥明月夜

    初到扬州已是晚冬,静默的河面,绵绵的细雨,即使在如此荒凉的季节,亦多了几分柔情。 江南的冬天,空气冷冷的,湿湿的,...

  • 一袭江南烟雨梦

    一袭江南烟雨梦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寄扬州韩绰判官》 ...

  • 游扬州

    烟花三月下扬州,翠柳桃红眼不愁。 二十四桥明月夜,西湖清瘦也悠悠。

  • 三生杜牧,十里扬州

    江南的扬州 瘦西湖畔的风情 那是谁的扬州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散尽江南的婉约风姿 这是杜牧的扬州 秦淮...

  • 扬州印象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杜牧的这句诗正是说的扬州瘦西湖。 两个小时的车程,我们来到了扬州...

  • 寄扬州韩绰判官

    《寄扬州韩绰判官》 杜牧 青山隐隐水遥遥,秋尽江南草木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 一下雪,扬州就成了广陵——扬州的唐诗

    谁家唱水调,明月满扬州。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

  • 烟花三月下扬州

    牵住你的手相别在黄鹤楼 波涛万里长江水送你下扬州 真情伴你走春色为你留 二十四桥明月夜牵挂在扬州 扬州,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扬州记 | 二十四桥明月夜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yorj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