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常说娶妻要娶贤妻,贤妻会旺夫,带来家庭和睦,全力支持丈夫,做好内务,让丈夫无忧,一心扑在工作中,没有内耗,全是正能量,自然家和万事兴。
然则近二十年来,在中国农村贤妻是越来越少,能不打骂公婆者都是好媳妇。在我们村中打骂公婆者屡见不鲜,至于指桑骂槐、不尊敬长辈者则比比皆是。
远望乡亲,近看邻居,我心中直冒汗,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哪里去了,难道都丢失了吗?这就是所谓的中华文明?是一时失去或是一去不复返呢?
突然间眼前一亮,我的悲观心里被抛弃得无影无踪,随之而来是满怀欣喜,因为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那是一个中年美妇推着她的婆婆在乡间散步,七十多岁的婆婆笑声不断。众人皆说婆媳是天敌,然而这对婆媳不是母女而胜似母女。
她是谁?她是我的堂弟媳赵青。今天就聊聊她的故事。
一、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赵青1980年出生于河南一个农村家里,上面有一哥、一姐。父亲赵子玉、母亲齐氏都是朴素的庄稼人,虽然只是初中毕业,但知书达理,对人热情大放,有菩萨般的心肠。在八、九十年代,中国农村还有不少要饭者,每有乞丐来临,齐氏总送一碗热饭再加一个馒头,这些行为都被年少的赵青看到,耳濡目染之下,赵青很小就有同情心。
赵青上初中之时,她奶奶因半身不遂而偏瘫在床。赵青的父亲经常在外打工挣钱,照理奶奶的任务只能由齐氏来完成。
齐氏把婆婆当亲妈看待,天天端屎倒尿,炎热的夏天,一天擦两次身,确保干净卫生无异味,有时赵青在家,母女两人一块帮老人擦身。俗语说床前百日无孝子,在齐氏面前这句话则不成立,她仍一如继往帮婆婆擦身,直到三年后婆婆去世,整整三年无怨无悔。
齐氏与丈夫恩爱无比,夫妻和睦,赵青有幸生活在这样的幸福之家。一晃数年过去了,赵青初中毕业了,因为没考上县一中,便辍学了。十五岁的赵青清新脱俗,165厘米的身高,白皙的皮肤,配上一对大眼睛,不知迷倒了多少男子汉。此时的赵青对未来夫君只有两个要求:一是勤劳勇敢。二是孝敬老人。
人世间许多事情,都离不开一个缘,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逢,这是真正的至理名言。我的堂弟王学业恰恰与赵青是初中同学,曾经学业还给赵青写过情书,但是被赵青拒绝了。
二、结婚生子
学业一直没有忘记赵青,毕业后学业外出打工,曾两次写信给赵青,但是都石沉大海了。但是学业并没有灰心,而是努力学习水电安装技术,以后凭此技术吃饭。两人毕业后的第三年学业又写了第三封信,这封信重点介绍了自己技术情况、念念不忘、一些承诺,这一次赵青回信了。
当学业收到这封信时高兴地跳了起来,尤其信中写到回家面谈,学业以最快的速度飞回了家乡,第二天两家人见了面。赵青与学业从勤劳聊到百善孝为先,两人思想观点基本一致,双方正式确立恋爱关系,一年后两人结婚。
学业的父亲长寿是个踏实庄稼人,其妻田氏是个温柔的妻子,家内之事全由田氏操持。当赵青第一次生子时,田氏洗衣、做饭各种事情全包了,赵青什么也不用做,只等吃饭。赵青对田氏感激不尽,从此以后妈妈不离口,家务争先干。不久以后,赵青又生了第二个儿子,田氏高兴合不住嘴,看来子孙兴旺发达。
田氏仍把所有活承揽下来,赵青又休息两个月,才开始干家务。此时的赵青已把田氏当作亲母看待。家内母女一块操持,外面父子负责挣钱,一家人其乐融融。人世间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家庭和睦,人人健健平安。而赵青却做到了,与婆婆从没拌过嘴,红过脸。双方都为对方所想,为家庭所想,岂能生气?
很多人都羡慕田氏,有这么好的儿媳,这时有人说:“是不是好媳妇,只有大事发生才知道。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三、厄运不断显真情
王长寿由于长年劳累过度,在家正走路时突然倒地不起,那时王长寿仅六十二岁,赵青此时四十岁,嫁到王家整整二十年了。王长寿最终瘫痪在床,学业两个儿子都在上学,一个刚考上大学,另一个上高中,正是花钱的时候,学业只有在外拼命挣钱。
因为田氏已有六十多岁,一个人给二佰多斤重的老公翻身是心有余力不足,赵青就把这项重活承担起来,擦身,端屎倒尿几乎全是赵青。由于王长寿太重,赵青给他翻身也累得流汗,田氏看到这些,两人一块做,硬是把这个二佰多斤重的胖子收拾得干干净净。
赵青的母亲齐氏去看亲家公时,赵青与婆婆正给王长寿擦身,齐氏说:“做得好,百善孝为先,孝就应该一代一代传承下去。”一连干了三年,直至王长寿去世。街彷邻居看在眼中,记在心上,很快赵青被评上村中第一贤媳、第一贤妻。
这一年小儿子也考上大学,让家中喜庆冲淡了一些忧伤,然而这年十月田氏倒下,坐上了轮椅,幸好不严重,每天赵青都推着她四处散步,享受大自然美好风光。
四、世间真情代代承
赵青同时也操心父母,毕竟哥姐都在市里,两村相隔三里,赵青推着婆婆就到了娘家。然后陪父母说说话、聊聊天、做做饭,四人在一起有说有笑,非常高兴。
去年中秋赵青的大儿子结婚了,大儿媳第一件事就是推着田氏散步去了,赵青望着远去的婆婆与儿媳,高兴地流出了眼泪,美好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下去了,赵青抓着学业的手向外走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