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之曾国藩

作者: zhixingheyi | 来源:发表于2019-08-04 18:10 被阅读2次

在《清史稿》三百一十六篇列传里,单独作传的有四人,曾国藩是这四人之首。

仔细想来,曾国藩对清王朝有再造社稷之功,列同治中兴名臣之首,单独列传,且为第一人,也在情理之中。

“曾国藩,初名子城,字涤生,湖南湘乡人。家世农。祖玉屏,始慕乡学。父麟书,为县学生,以孝闻。”,

曾国藩出身一般,为“世农”阶层。

“光十八年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典试四川,再转侍读,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署兵部。”

"尝与嵩焘、忠源论东南形势多阻水,欲剿贼非治水师不可,乃奏请造战舰於衡州。匠卒无晓船制者,短桡长桨,出自精思,以人力胜风水,遂成大小二百四十舰"

曾国藩确实为战略家,其弟曾国荃最终能克金陵,全仗水师的优势。

“岳州之败,水师拒战者惟载福一营;湘潭之战,陆师塔齐布、水师载福各两营:以此知兵贵精不贵多。故诸葛败祁山,且谋减兵损食,勤求己过,非虚言也。”

曾国藩很早实施精兵战略,故湘军,常常能以少胜多。反观太平天国后期,每次战役,动辄几十万人,却很难摧垮湘军的营垒。

“湘勇利山径,驰骋平原非所长,且用武十年,气亦稍衰矣,故欲练淮士为湘勇之继。至是东南大定,裁湘军,进淮军,而捻匪事起。”

曾国藩裁撤湘勇,也是无奈之举,并非只是为避祸,担心自己功高震主。实际湘军攻下金陵之后,暮气已深,很难在堪用武。

“国藩闻僧军轻骑追贼,一日夜三百馀里,曰:‘此於兵法,必蹶上将军。’”

蒙古王僧格林沁,果然中伏身死。曾国藩识人判事,极有见地。

“国藩事功本於学问,善以礼运。公诚之心,尤足格众。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凡规画天下事,久无不验,世皆称之,至谓汉之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无以过,何其盛欤!国藩又尝取古今圣哲三十三人,画像赞记,以为师资,其平生志学大端,具见於此。至功成名立,汲汲以荐举人才为己任,疆臣阃帅,几遍海内。以人事君,皆能不负所知。呜呼!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清史稿》对曾国藩评价非常之高,“中兴以来,一人而已”。

不管怎么样,曾国藩从哪个角度都不能称为圣人。后续曾国藩专题将详细论述。

相关文章

  • 《清史稿》之曾国藩

    在《清史稿》三百一十六篇列传里,单独作传的有四人,曾国藩是这四人之首。 仔细想来,曾国藩对清王朝有再造社稷之功,列...

  • 曾国藩“人生有3大忌,你犯了哪几个?”

    《清史稿》中,曾国藩被称赞为:“中兴以来,一人而已。”可以说他对晚清王朝而言,是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式的人物...

  • 半称心

    《清史稿·曾国藩传》载,晚清“第一中兴名臣”曾国藩在平定太平天国后,他手握重兵,权倾天下。当有人鼓噪着要他坐天下时...

  • 曾国藩:学问須从实处做

    《清史稿》说:"国藩事功本于学问。其治军行政,务求蹈实"。因为他学问精髓就是经世致用。这学风开自王船山,曾国藩借助...

  • 《清史稿》之隆科多

    隆科多的祖上是佟养正,努尔哈赤的从龙功臣。佟养正是女真人还是汉人,《清史稿》记载不详,“先世本满洲,居佟佳,以地为...

  • 《清史稿》之林则徐

    林则徐不仅在近、当代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被誉为民族英雄,而且《清史稿》也对其大加赞赏。 “林则徐,字少穆,福建侯官...

  • 《清史稿》之施琅

    明清易代之际,台湾抗清斗争最为持久,施琅最后收服了台湾。 “施琅,字琢公,福建晋江人。初为明总兵郑芝龙部下左冲锋。...

  • 《清史稿》之张之洞

    “张之洞,字香涛,直隶南皮人。少有大略,务博览为词章,记诵绝人。”,故世人亦称其为“香帅”。 “之洞喜言事,同时宝...

  • 《清史稿》之李鸿章

    在《清史稿》三百一十六篇列传里,单独作传的有四人,李鸿章为第三人。 德国海军大臣柯纳德称其为“东方俾斯麦”,慈禧视...

  • 《清史稿》之盛宣怀

    清史稿中,两人合传的列传只有两篇,《唐景崧 刘永福》《盛宣怀 瑞澂》,盛宣怀为四人物之一,可见这一商人在清末朝政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清史稿》之曾国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zzvyd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