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觉得时间太多,多得用不完。 每天要帮家里做很多事情:帮弟弟洗衣服,帮母亲做饭,还有扫地洗碗倒炭灰。每天做完这...[作者空间]
七十年代盐津买肉要肉票,每家按人口分,每人每月只供应半斤肉票。 我们一家五口,每月两斤五两肉除一家人吃,还要给家家...[作者空间]
国营理发店在中巷子斜对面。 店面小,只放得下两张椅子。墙上除两块镜子,其余地方全部用报纸装裱。 因为理发师一般都穿...[作者空间]
小时候能吃到的零食不多。 女娃儿除上山讨泡儿吃,男娃儿上山讨八月瓜,家家过年打糖,其他就没有什么好吃的了,好吃的都...[作者空间]
1976年一个冬日上午,离过年还有一个多月,盐津百货大楼的灯草绒已经全部卖完。 盐津老商业局旁边一套房子里,说起百...[作者空间]
盐津机械厂在红旗街最里面。 作为盐津县城少有的“国有企业”,机械厂的“霸气外露”街上的年轻人个个知道,所以能被招进...[作者空间]
盐津综合厂和我家有一点渊源。 1982年我父母调到水富县工作,街上的房子就卖给了盐津综合厂。 1982年改革春风已...[作者空间]
有一天,我妈突然试探性地问我,“这个暑假喊你去红旗街耍一个月干不干?” 咹?喊我去耍还要这么客气尊求我的意见? 当...[作者空间]
蛋卷子我最爱吃可惜我妈妈做得不好做得不好怎么办我就过年去姨姨家吃…… 过了腊月二十七,家家户户忙着准备年三十要端上...[作者空间]
《贾薇盐津记忆》系列短文截止昨日在微信公众号(侧身的贾薇)上全部发完。从去年8月中旬开始写,总计53篇,共9万多字...[作者空间]
盐井坝就像盐津下场口的一个句号。 对街上的娃娃们来说,白天玩耍走到盐井坝,算是街上比较远的地方,因为顺着盐井坝再往...[作者空间]
盐津染色资源丰富,蓝靛、茜草、枙子等几种主要染色植物与盐津境内气候、地理相适宜,自古以来野生长势蓬勃。 据说用蓝靛...[作者空间]
缝纫社在盐津街上有好几个门市店。 上场口那家叫“二门市”,手工业局背后这家叫“一门市”,下场口后来也有一家,在吊桥...[作者空间]
盐津吊钟岩古称“石门山”。 石门山高度垂直750米以上,古代曾于东壁岩石下凿路通行,自清朝雍正年之后,一直为滇川交...[作者空间]
从盐津下场口往老街方向,经中巷子、上场口到花果山脚下,这段路大约1.2公里,是盐津城唯一一段不爬坡上坎的平地。 从...[作者空间]
我父亲他们那辈人,说起盐津街上挑水卖的“杨驼子”还有印象:力气大、能吃苦、有良心但命不好。 时间倒回1919年盐津...[作者空间]
1947年盐津解放前夕,黎山脚下19岁的蔡书香,嫁给了沟对面坎上燕儿窝严家的二儿子。 蔡书香是张家沟私塾先生蔡登佐...[作者空间]
作为70年代盐津街上的两个奇人之一,文智斌没有刘包包“吓人”,却比刘包包神秘。 文智斌同样身高一米八以上,只是又黑...[作者空间]
盐津县医院有两个地方,一个在街上中巷子附近叫“门诊所”,一个在坪街背后燕儿窝坎底下叫“大医院”。 街上的门诊所我熟...[作者空间]
上世纪70年代,盐津街上的娃儿一哭闹,大人吼声“刘包包来了!”娃儿赶紧就闭上嘴巴。 刘包包是谁?80年代以后出生的...[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