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例是研究数量之间的关系的问题,它与比、分数和除数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蕴含了基本的函数思想。那么,如何来...[作者空间]
关于“百分数”的教学,课标已经从原有《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2011年版课标)...[作者空间]
“单位”与“单位‘1’”:孰重孰轻? 在强调分数单位的前提下,“单位‘1’”当然就不重要了。因为“单位‘1...[作者空间]
对于“基本事实”的概念,我是比较陌生的。听了朱国荣老师的课例和讲座后,明白了无需证明是“基本事实”的特质之...[作者空间]
教改会上看到一位老师提到了布鲁纳的三个同时发生:习得、转换、评价。 才对布鲁纳有了些印象,是之前孙老师提到之前一位...[作者空间]
对于研究的重要性,没有必要去赘述,可如何研究,真的还存有好多疑问。 离我们最近的看得见的研究应该是课题研究。之前和...[作者空间]
如何更好地迁移 1.最初的学习是在一个具体的例子(与其他生活情境联系紧密)处打洞,多方面的深入学习一个事例,这个事...[作者空间]
为理解而教 为未来而学 我将从:问题提出、问题假设、问题的理解、计划与实施,四个方面向大家汇报。 一、问题的提出:...[作者空间]
【听书问道】弗赖登塔尔的数学教育三原则 【读文致行】从生活化走向数学化——以 “双减”背景下一年级创新作业为例 【...[作者空间]
在我们学校的数学教学中,应用“尝试教学法”已经两年了,从最初的迷茫到后来的尝试应用,这个过程经历了无计可...[作者空间]
——《变化的量》备课回顾 四时有序,万物有时,人生亦有其时。作家余世存在《时间之书》中写道:...[作者空间]
一、是什么? 1.大家的认为: 美国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西蒙说:“表征是问题解决的一个中心环节,它说明问题在头脑中是...[作者空间]
1.列举法 6的因数:1、2、3、6 9的因数:1、3、9 6和9的最大公因数是3. 2.筛选法 6的因数:1、2...[作者空间]
1课堂教学设计应大问题、板块化、低结构。 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这就是我们的学习目标,基于学情我们可以板书化地设计表...[作者空间]
没有看研师三人行直播,有些遗憾。静心听课的外部干扰的确太多。想修行,还是得出家。 出家没有生活压力,生活方式较为单...[作者空间]
辗转相除法求最大公因数的原理 一、辗转相除法可以求两个因数的最大公因数。(欧几里德算法) 1.我们可以用列举法、筛...[作者空间]
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五部分 节选自http://blog.sina.com.cn/s/blog_70f6037501...[作者空间]
基于“教-学-评”一致性的设计 ——分数加减法(一)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 昨天,拜访了李老师,重温我初中英语老师李老...[作者空间]
一、背景 (一)国际 80年代提出“问题解决” (二)我国 课程标准总目标:知识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作者空间]
计数是把数量数出来,有数的过程,两个两个的,十个十个的…… 记数就是把数出来的数表示出来。即记录下来。 先是数的过...[作者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