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日更打卡挑战赛#
我的高中开始是狠抓学习,效果明显;一年后改弦更张,大抓“开门办学”,效果也明显。俗话讲,我高中坐了一回“过山车”。这是怎么回事呢?请我慢慢地与你道来。
1972年一1973年的初中升高中是通过考试进行的。我的被录取分数平均是86.5分。听我初中校长说在我所在的五中当年考生中为第一。
当时初高中学制为两年。我们五中高一高二都是两班,我被分在高一二班。班主任是胡文轩老师,同时胡老师还教我们的语文课。
入学报名费总共五元。全班学生45名,后来补招3名,共48名。同学们来自5个公社(当时乡镇叫公社),所以,大部分为住校生,我也是住校生。
住校生需要自带床、被褥、馍菜。同学们住宿方面分别不显,但馍菜差别较大。比如馍,有带杂面,有带豆面掺红薯面,有纯红薯面等几种。
菜绝大部分都是酱豆加点葱花,还有的只有葱花和盐水。生活条件相当艰苦。
学校方面负责给学生馏馍 ,汤一般是下锅水勾点面,很稀。由于住宿学生路途远,大家都是一个星期回家拿一次馍菜。
所以,在天热的时候,很容易发馊长毛。吃饭时,同学把馍掰开,往往扯很长的丝。许多时候,我们都在吃扯长丝的馍,很不好吃。
搁到现在是绝对不能吃的。但没办法,当时粮食太紧张了,扔掉你就得饿肚子。所以,谁也不舍得扔,只好吃到肚子里,暂时能解决温饱问题。说也奇怪,当时吃那么多发馊的馍也没听说谁拉肚子,或中毒什么的。
学生住的都是大宿舍,一般是三间房,能放三十张左右的床。空调、暖气、文帐等都没有。但从未发现哪个同学嫌冷怕热,也没有谁说蚊子咬得睡不着觉的。
教室比较宽敞明亮,晚上自习都是大电棒(40瓦日光灯),通明透亮,读书学习还可以。
老师水平明显比我们读初中时的老师水平強多了,大都是老牌大学生,又有教学经验。
入学时举行了隆重的开学典礼。典礼上领导对我们希望很大,要求很高,讲得我们热血沸腾,很受鼓舞。都下定了要好好学习的决心。
平时,学校里对学习抓得很紧,课排的满满的,新开了英语。英语老师是从县城调来的。
英语老师是真正的重点大学英语系毕业生,发音和英语板书都很漂亮。
我记得开头第一课英语是:“Long live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岁)”,另一句“A Long Long Life to Chairman Mao(毛主席万万岁)”。
由于大家对英语都感到很新鲜,所以学英语的劲头很足。除上英语课认真学习,大声朗读外,在早自习上读的最多的是英语。
不但如此,吃饭时,晚上散步时,睡觉前,早起见面时或星期天傍晚从家中背馍回来时等,都要用英语打招呼:“Hello!”等等,很是酷。
英语老师有一个特点,上课提问时,专叫女生回答。若是男生不是女生,就让男生坐下,再叫女生。
有一次,英语老师翻了半天点名册,叫道:“宋*玲”,一看,站起来的是个男生,英语老师马上说:“sit down,坐下!”
登时惹得全班哄堂大笑,我也跟着大声笑起来,觉得浑身每个毛孔都是张开的,透着十二分痛快。
各科都抓得很紧,除上课认真讲课外,上自习时老师们都争着到教室进行辅导。
同学们不敢偷奸耍滑,学习都很认真刻苦,早自习晚自习都自觉,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学习风气。
另外,学校对学习检查督促得也紧。老师上课时不断有校领导不打招呼地前来听课。安排的考试也比较多,有小考,中考,大考,期中考,期末考,等。考试成绩还要张榜公布。好的表扬,差的点名批评。谁也不敢马虎。
学校里形成了学习好的吃香,学
习不好的也不敢张扬的格局。我由于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在班里虽没有当班干部,但也没人看不起我。相反地,倒有不少同学跟我套近乎,对我异常尊重。
我的身边经常有几个同学围着,在一起吃饭,散步,上街等。心情比较舒畅,情绪比较正常,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
我因此加入了学校通讯组,老师不时地表扬我,在班上读我的作文等,一切都向着好的方向发展。我当时甚至产生了毕业后考大学的念头。(未完待续)
农村中学
老师辅导
同学在一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