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对我的意义始终是不同的,这一点我一直很清楚,只是最近,我有了另一个结论。
小说也好,电视剧也罢,都是故事的表现形式,它们通向同一条路——人物的悲欢离合、兴衰荣辱。
是的,我不怎么看电影,几年内看过的电影都不超过一只手。有想过为什么不喜欢,大概是因为,电影的时长太短了,好的电影很多剧情都在急飓推进,我脑子慢,跟不上节奏,看不懂;至于不好看的电影,故事节奏乱七八糟,也看不明白都在表达什么。
我得承认,就是自己情商低。有些话我听不懂,有些意思我也表达不明白。这个问题由来已久,只是最近一些年才意识到它的存在。这个核心问题一直被安静、沉默、封闭这些标签隐藏、迷惑了。
尽管我沉默着,可一直都有沟通和表达的需要,只是没有这个意识,但本能驱使着我去寻找某种方式,而小说和电视剧刚好是非常好的媒介。
小时候看书没有现在这么方便,家里没有几本,很早有《封神榜》连环画,后来不见了,估计是被卖了。小学时候每周有一节兴趣课,学生自己选择,有数学、语文什么的,我选的阅读班。说是阅读班,其实就是搬来一堆杂七杂八的书,自己选、自己看,老师也不管你。我非常开心的沉醉其中,专挑那些讲故事的书或者漫画看,这是我对小学最深的记忆。
到初中,知道可以去图书馆办卡借书,就经常去借,看的几乎都是牛津书虫系列的国外名著,《简爱》、《苔丝》、《三剑客》什么的,看的当然是中文部分,其实根本看不懂,看完什么情节都不记得,但还是兴致勃勃地,也不知道在看什么。
后来上高中,那个时候住校,就不怎么去图书馆借书了,知道有那种可以租书的小书店,漫画、武侠小说什么的都很多,又正是网络文学刚开始兴起,《那小子真帅》、《寻秦记》火热的不行,还有电子词典可以到网吧下载小说看,又为我打开了新的故事世界。
小的时候家里电视总坏,电视剧基本看不到连贯的剧情,那些代表童年回忆的动画片也都没看过,《美少女战士》、《哆啦A梦》、《灌篮高手》什么的对我来说太陌生。
所以,高中才是真正意义上我故事之旅的开始。熬夜在宿舍里看青春疼痛文学、熬夜在网吧里刷夜看电视剧、看动画片,那个时候是自己真正跟着故事里的人体会人生。体会那种完整的,不是一小段,片段式的人生。
我很多年都在看网络文学,直到现在也没改,要知道一开始的网文没有现在这么高的水准,低俗、滥俗的剧情比比皆是,可我为什么一直在看那些low到不行的故事,不去看高级一点的呢?很简单,因为我看不懂。
高中时期的我,连说清楚自己想说的话都做不到,更不可能听明白别人说的那些有“深意”的话了。这样的我,能搞清楚《红楼梦》里的人物纠葛吗?看个几回都很费劲。
当时我没有意识到自己在这方面很薄弱,只是遵从内心,也是逃避吧,跑到故事里去,假设自己是主人公,做到那些我希望自己能做到的事,经历辉煌、完成梦想。看的多了,有的故事很沉迷,就反反复复看,再这一次次中总能发现一些彩蛋,是以前的自己没发现的,也就是这一回回复盘,才让我能够一点点成长,离曾经那个自己远了一些。
有些人为什么会这样、那样想问题。。。有些人做这些事图什么。。。有人遇到问题跟我聊天我要怎么说。。。
那些答案或许不准确,但我已经可以摸到路径了。我遇到事情想问题还是很慢,可我已经能够缩短反应时间了。
故事,并不仅仅是种娱乐。
于我而言,它是助我成长的利器,我的态度,或许不该仅仅是现在这样了。
只是该如何开启新的征程,我要好好想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