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很多大乘经典我都看不懂,对于它们的真伪也无从判断,好像我的文章更加接近小乘的境界。对此我一点也不避讳。因为我本来就是一个才能很有限的人,所以必定有很多我难以弄懂的。弄不懂的怎么办呢?那就放弃吧。人生在世,必须明白量力而行的道理。好高骛远最后只能一无所获。所以我的目标非常明确,那就是超越生死。仅仅这么一个目标。对于大乘经典描述的许多更为宏大的目标,我是不关心的,因为我知道我根本不可能做得到。所以我就放弃了它们,因为研究它们最后我只能得到一堆理论。我只弘扬自己体验过的东西,自己没体验的,别人说得再好我也不会弘扬。所以我的写作范围就局限在禅宗的解脱之道上,而不是东南亚的小乘佛教。虽然两者的目标非常相似,但道路却是截然不同。
我没有走过的路,我就不会去泛泛而谈。自己经验过什么就说什么,我不是神,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这就是量力而行。没必要给自己多余的负担,不懂的就直接说不懂,虚荣心会害死人。既然我的目标只是超越生死,而不是成为一个能分身千百亿,幻现无数世界的神佛,那么我就是一个非常专一专注的人。那么我这一生就只讲一个字,悟。通达一个悟字就能保证你超越生死。其他的也保证不了,升官发财,长命百岁都保证不了。你有多大的才能就能做多大的贡献,超出自己才能以外的,那是不可能实现的。所以我就只在这个悟字上下功夫。
我天性好像就擅长于悟而不是其他的。小学的时候有一次放学过马路,在车水马龙的川流不息中,我突然就感受到了这表象之后必有更真实的存在,给我留下了难忘的印象。禅悟,悟的就是这么一个真实的自我。不能被语言给纠缠住,这样你就不会被一切给吓住。所谓风声鹤唳,人们只是被自己的心魔给困住了。你总认为要这样那样才能解脱,这都是自我限制。人们就是这样疑心重重。必须认识真实的自我,而不是把妄念当成自我。你不要努力,你努力就是没有认识自我。在你打算努力之前,你的自我在哪里?就在这里。当你认为遗失了自我,这么一瞬间,自我就在这里。体认自我的恒在遍在,像古人说的那样,我今不施功,佛性常现前。确认这一点,你就不再被一切妄念所动摇,那你就是恒在遍在。
你觉得不可能,没这么简单,因为你已经被妄念给淹没。西哲柏格森说存在即是被感知。所谓的世界只是我们感知到的世界,所以世界和人是密切联系的,我们所能认识到的世界只是我们心中的世界。这些问题不必过于追究,我要说这么一句话,那就是,你只能认识你自己。当你打算认识世界的时候,其实你只是在认识自己。记住你的目标,不要偏离路线,你的目标不是要成为科学家,哲学家,你只是要解脱生死。你现在不住于生死妄念之中,你的心中一尘不染,你就不属于生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