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它……

作者: 心向往之的毛毛虫 | 来源:发表于2020-07-11 20:16 被阅读0次

学习、读书、写作、走路、跑步、游泳等等,只要是有意义的活动,我们都可以毫无顾虑的走近它,而且其乐无穷。

尤其当我们利用闲暇之余,能够学习一些国学知识时,你会感觉人生是可以有所超越的。

朝闻道,夕死可矣。只要愿意走近国学,什么时候开始都不晚。

我们小城就有一个"文化小屋”,除了特殊情况,基本上是每周开讲一次。近段时间,学习的是《论语》,授课教师为本地的国学爱好者,他们轮流教学。有时,也邀请外地的老师。这种方式甚好,不仅可以提升个人的国学素养,而且可以带动我们小城的百姓学习国学的兴趣,从而增强人们热爱传统文化的热度,提升小城人的文化品味,实为一件功利千秋的大善事。

“文化小屋"的课堂

昨晚我有幸又参加了一次学习活动。

现在我把昨晚听课后的部分笔记和自己的一点感悟整理如下。

原文:子曰:“有教无类。”

译文:人人都可以不分族类地接受教育。

孔子可谓万世师表,他开了人人都有受教育的先河,教育面前,人人平等。

孔子说过:“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尝无诲焉。”只要带了腊肉来拜师的,我没有不教的,就是有教无类的意思。

我想,孔子的“有教无类”的意义不止于此。受过教育的和没受过教育的应该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现实中有好多正在受教育的人却走向了犯罪的道路。

孟子说:人性本善。看来,人生来都是善良的,只不过沾染了后天不良的习气,所以就走上了歧途。

其实我们要把做人和做学问看得同等重要。

现在青少年犯罪率居高不下,弑母案,杀师案,大学生投毒案,小学生杀人案等等。一桩桩血淋淋的事实让我们不得不思考惨案背后的原因。

我想,是否与我们的教育理念有关系呢?

有些孩子为何善恶不分,为何视他人的生命于不顾?之前大连一个十三岁的男孩杀害邻居一个女孩后,回到学校竟然像没事人一样,甚至向同学绘声绘色的描述这个女孩被害后的情形,看到这样的报道,不禁让人直冒冷汗。

我们只能说,这些人不称其为人,不知善良为何物,不懂良知为何物。

所以,有的人如果不够善良、没有良知,即使受过高等的教育,拥有再渊博的学识,也只能算是一个有知识的人,不能算是一个心智健全的人,更不能称其为文化人。

而良知是一个人向善的前提。比如一个贼,你骂他是贼,他也不高兴,不会觉得很自豪,这就是良知未泯,还是可以教他向善的。后来王阳明致良知的思想和这个是一脉相承的。

所以,我认为,孔子的“教”首先侧重于教人先学会做人,做一个大爱大善、大仁大义之人。其次,再谈学识。

孔子的"教"的核心更在于儒家思想的主张,儒家思想十分丰富。就个体讲,有仁、义、礼、智、圣(信)、恕、忠、孝、悌等思想。

他三千门徒,七十二贤人,学有所成后,大都活跃在当时各诸侯国的各阶层各领域,为推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和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开始实施如此先进的教学理念,而我们现在的教育现状呢?我们的家庭、学校、社会,真的应该重新思考一下万师师表孔子的“有教无类"的真正内涵了。

我们不能再丢弃圣人之言了。

原文: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译文:“走的道路不同,就不必在一起谋划事情。”

“有教无类”是说教育是不选择对象的,而人们在一起做事,是要严格选择对象的。即是否“同道”。

这个道,我认为和我们现在常说的“三观”基本一致。如果价值观不一样,志向不一样,思维逻辑不一样,判断标准不一样,做事原则不一样,那根本说不到一块,就不可能一起做事了。

比如,历史上著名的桃园三结义,刘、关、张三个人一拍即合。这三位仁人志士,为了共同干一番宏大的事业,意气相投,言行相依,在一个美好的季节,选在一个桃花绚烂的园林,举酒结义,对天盟誓,有苦同受,有难同当,有福同享,共同实现自己人生的美好理想。他们就是遇上了同“道”者,实为人生的一大快事,也为后世之人传为佳话。

可是明明道不同,还在一块谋事,那太别扭了,甚至是一种痛苦。无论是对上司,还是同事,还是朋友,如果他们对自己的谏言或建议干脆闻而不从,听而不进,那就无须勉强。如果自己的能力和学识足够,人品也颇受他人的称赞,那就断然离开。

工作首先对我们意味着有养家糊口的作用,但工作还是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一个窗口,如果内心憋屈,事事看他人的脸色,不如离开,也许这个位置不适合自己。树挪死,人挪活。

朋友之间亦如此。曾经有一个闺蜜,年轻时,无话不谈,我和她之间几乎没有秘密。但随着后来的经历阅历不同,走在一块时, 她聊的最多的是老公和孩子 ,这很正常,更无可非议。但我感觉她过得也挺累的。而我除了上班做家务,闲暇之时更愿意参加一些有意义的活动,曾经邀请过她几次,但从她的表情可以看出,她对此不太认同。

再后来,偶尔见一面,她甚至还远远的躲开我。我也付之一笑。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

凡事不可勉强。

而且,我发现相对孤独的人其实也是最自由的人。

当我们从“文化小屋"走出来,边走边谈论今晚的听课感受,每个人都兴致勃勃。道同,可与之为谋。

我相信,当你走近国学,你一定会在它的浸润之下有所收获,而自己的人生也会更加的丰厚和从容。


周国平说:在市声尘嚣之中,生命的声音已经久被遮蔽,无人理会。现在,让我们都安静下来,每个人都向自己身体和心灵的内部倾听,听一听自己的生命在说什么,想一想自己的生命究竟需要什么。

你学习读书的样子最美 道同,便可谋事

相关文章

  • 走近它……

    学习、读书、写作、走路、跑步、游泳等等,只要是有意义的活动,我们都可以毫无顾虑的走近它,而且其乐无穷。 尤其当我们...

  • 走近它,理解它——黄河的智慧

    国庆节到了,开始我时隔两年的再次出游,我是个独来独往的人。虽说喜欢独游,但我也有的伙伴,那就是我...

  • 从十月开始(11)

    我尽力让烛光走近我,走近我的眼睛,走近我的心脉。 我的夜深了。我还占有这支蜡烛,它皎洁如北方遥远的冰雪,它的光像风...

  • 小蜗牛

    小蜗牛到我们班级来已经有好几天了,我始终没有走近它,今天终于可以走近观察它了,我特别的小心,恐怕吓到它。它在小盒...

  • 国学经典伴我成长

    国学经典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它深深地吸引着我,走近它,我看见美如画卷的山河,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走近它,就充...

  • 你若走近它,你也会爱上它

    先写几句: 每天给自己一个小嘉许,今天比昨天有进步! 没有差,不跟他人比,自己跟自己比,今天跟昨天比。 没有难看,...

  • 红墙上的爬山虎

    过往的经历中 总会有那些 不敢面对的 隐蔽的角落 走近它 一系列的情绪与情节 翻涌而上 恐惧窒息 走近它 大红墙头...

  • 小小的几幅画,说了一个哲理:走近,走近,再走近,你就会惊叹它的美!这是郑立平老师说的。 其实人人都爱美,都喜好美,...

  • 一个橘子

    桌子上静静地躺着一个橘子,我深沉的看向它,并走近它,拿起它,剥开它。 最后吃掉它

  • 被蛛网吊起的蜘蛛

    我静静的,坐在窗前,不经意的督见一只虫。 它飞着,旋转着,徘徊着,停留着,什么让它如此留恋? 我走近,走近这飞虫。...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走近它……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nic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