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总被一种“满”的状态所困。日程是满的,思绪是满的,连手机的内存也频频告急。仿佛整个时代都在耳提面命:填充它,占有它,不能有一刻的空隙。
直到偶然遇见一池秋湖。
水中无舟,也无鱼,只有几枝清瘦的影,与天空一同沉在澄澈的静默里。那一刻,忽然被一种巨大的“空”所击中。它不向你索取任何意义,只是安然地在那里,便让你所有紧锣密鼓的喧嚣,都显得几分仓皇与多余。
原来,真正的丰盈,恰恰源于懂得留白。
这让我想起《道德经》中的智慧:“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匠人揉土制器,正因为其中空无物,才成就了容器的价值。我们的心,何尝不是这样一个器皿?若被杂念、欲望与情绪填满,便再也盛不下清风、明月与一声鸟鸣。
我们似乎总在害怕“空”。害怕闲暇,于是用短视频填满每一秒;害怕沉默,于是用声音充斥每一个角落。我们忘了:你的心,今天为“空”留位置了吗?
这静谧的画面,便是一种温柔的提醒。看那枯枝,自在从容地探向水面。它不争不抢,只是静静地弯下腰——弯腰,是为了更好地映照天空。 这并非屈服,而是一种至柔的智慧。暂时的俯身,是为了与更广阔的天地连接,在谦卑中照见万物的倒影。
人生在世,亦需这般姿态。慢下来,不是停滞,而是找回生命最自在的呼吸。 它不是懒惰的借口,而是一种清醒的选择。如同四季流转,冬日万物凋敝,并非死亡,而是大地在沉寂中积蓄来年勃发的力量。
于是,我开始在日子里主动“留白”。清晨醒来,不立刻抓过手机,而是静坐五分钟,感受呼吸;工作中,刻意在两个会议之间留出十分钟,只是望着窗外的树影摇曳。
当我开始实践,才真切地体会到那份从容:任万物过境,我自澄澈如初。 外界的风雨与浪潮依旧,但心的深处,自有其沉静的力量。这份力量源于一个觉悟:外在纷扰从未停止,内在的秩序却可由你定义。
留白,不是空白,而是一种饱满的静气,一种从容的余地。愿我们都能在自己的生命画卷上,勇敢地留下那至关重要的“空”与“虚”。
于此间,得见天地,亦照见自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