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去摆地摊了”这应该是最近所有人心里想的一件事。不问缘由跟随国家政策走,支持国家的决定,也是全中国人的团结一致。
最近我的很多朋友都叫我下班之后去摆地摊,这个事情为什么能够吸引那么多的人去实践呢?我问他为什么,朋友说的是现在允许摆地摊了,可以做点小生意,赚点钱补贴家用,而且我们还分析了具体的售卖物品,以及哪些地方人多,什么时间合适。
其实以前的地摊经济情况和现在是完全不一样的,就像一个时代的更替,伴随着风风雨雨的努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杨宝玲提出要释放地摊经济活力,建议在居民区等地提供限时摆摊经营的地方,可以解决一部分人的就业问题,同时给低收入家庭提供购买农产品的服务。这个是2020年地摊经济的起源。科学有序地发展“地摊经济”,这是恢复经济的务实举措,也体现了民生情怀。
曾经的地摊经济:
以前我们经过路边、地铁的时候应该都见过一些地摊经营者,他们的货物都是很简单的,生活用品以及小吃等,其中就有我最喜欢吃的炸洋芋,撒上辣椒和葱花,那味道比一些店里的还要好。怀念那种熟悉的味道。
还有就是很常见的三轮车或者其他交通工具的地摊生意,比如卖水果的、卖凉糕凉虾的、包括我的炸洋芋的、街头炒饭等等。记忆中的他们在城管来的时候就使劲的收拾东西准备跑路,不能让城管抓住,就像是一场游击战一样,最终的胜利都是人民的。
其实以前的地摊形式真的很难,担惊受怕的生活谁也不愿意过,都是希望可以好好的做生意。生活的压力下,谁都不容易。

现在的状况:
自从国家这个政策提出来以后,真的带动了一部分经济,甚至在很多省份都开始带头发展,成都为例。还有就是“腾讯”总监摆地摊招聘的新闻,都是刷新了世界观。最火的应该是广东夜市摆摊小哥,因为长相帅气引围观粉丝,争相光顾一天净赚500元,而且小哥回应说自己家里条件不好,于是便想到出来创业,为父母分担压力。这也是生活的压力,还有就是孝顺和善良。我们可以想一想,每天凌晨三点收摊后他还要回家准备第二天的食材,非常的艰苦,但他表示通过努力挣到钱自己就很满足。简单朴素的人都有一颗真挚而单纯的心灵。
确实是这样,凭借劳动获得收获是最幸福的事情。不得不为小哥哥点赞,年纪轻轻就能吃苦耐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看法:
其实我对于地摊经济直接的感受便是亲眼所见的触动。因为我的公司就在轻轨(重庆交通,类似地铁)旁边,前天下午六点的时候,在轻轨站出口看到一个中年的男人在地上作画,我想六点了,应该画完一副就走了吧,想不到的是十点多我下班的时候他即将完成第二幅的创作。当时我的想法就是,那么有才华的人都那么努力了,作为年轻人的我们更应该拼搏,也要加油,不能落后。
其实他的工具不多,只有一些颜料,然后用手指作画的,我还记得他给自己的作品写了名字,叫做《雾都丽莎》,维妙维俏的绘画,感觉就是真的一般,我想这也是地摊经济的形式之一吧,也是生活的故事插曲。


当然,发展“地摊经济”并不是说一放了之,重走老路,而是对城市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比如实行“地摊经济”准入许可证,划定相关经营区、禁营区,明确具体的经营时间,保证场地卫生等等,通过科学治理,让“地摊经济”和良好的城市治理并驾齐驱。这样才能更好的把这个地摊经济做好。
最后,我也想去摆地摊了,然后卖自己最喜欢吃的炸洋芋和臭豆腐,嗯,这样挺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