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假如对散文的意象有所领悟和运用的话,摆脱了抒情、剧透和说教,进入下一阶段,困难往往很快来临——读不到心仪的作品。
一个散文家一辈子也许会写十本八本散文集,但好散文也许只有十篇八篇,有一篇传世的,已经是一流的散文家了,因此散文易学难工,好散文很难见到,它们散落在各种散文集里。名家散文集难道不是优秀散文的集中营吗?不,听我慢慢说。
好散文都是性灵的(随笔除外,是带有哲理性的,即便是读书随笔,也是有深刻美学理论基础的,因此也是需要哲学功底的,这是我们比较欠缺的,很难三年五年补课的),墓志铭、悼辞、檄文、书信、日记的散文名篇占据很大比例,原因也是散文的书写借助性情的发挥和诗意的灵感,并非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得来。二流三流的散文可以死磕,一流和顶级的散文是很难那样做到的。除极个别的天才散文家,可以做到篇篇都好,比如佩索阿、普里什文(但你不一定能吸收到,后文再叙述)。
小说从感受出发,意象开始,通过变形,沉浸进去,顺着思绪展开,和其他意象串联,是没有问题的。散文也从感受出发,意象开始,但一般不可以变形,自由联想的范围变窄,如果任意想象,必然不好,因此篇幅较短(如今的大散文纯属胡来),成形难度很大(为了作文而作文,也好不了),和诗歌的完成机制更接近,需要一定的灵感,才能写出佳作。
当今散文泛滥,写个游记就可以,写父亲母亲就成文,写故乡的小菜式样的风俗文章,都是一种比较简单化的散文写作,和佳作距离非常远,在此也不多讨论了,本文主要针对进阶的写手。
名家的散文集中有一篇两篇佳作,如何能找出来呢?这是需要大量阅读,养成很好的审美品位。即便是《精品散文选》之类的,好散文依然不多,因为选编者,好品味的依然不多,往往选的散文泥沙俱下,所以这条简便的路依然很难走通。因此散文的阅读,破费一番功夫,对于一般写手而言,是很困难的,往往因为盲信散文家的名气,硬着头皮啃他全部的散文,导致出现了偏差。在此提醒,一般而言,一个名散文家,他的好散文依然是个位数,需要鉴别。
那么散文进阶有没有更好的办法呢?
一条是读日本散文,日本散文的美学趣味相对讲究,不容易被带偏,同时日本优秀散文家相对多一些,佳作比例也高一些。但是因为一些写手对日本散文有陈见,另一些写手对日本的物哀、幽玄、侘寂美学没有耐心去了解体会,效果可能也不是很好。那么我推荐大家读德富芦花的散文,相对说含金量比较高,对审美趣味的养成有好处。(德富芦花的散文相对平和喜悦,和其他日本散文的物哀美有一些差异,也比较适合中国读者和作者)

上文说的佩索阿和普里什文虽然几乎篇篇都好,但是因为东西方文化差异和哲学素养的不足,写手们依然很难获得很好的收获。
中国的散文传统是抒情和言志,习惯上“文史不分家”,强行学习哲理性的散文,不但需要很长时间的哲学美学积累,同时需要心理学和文学史等方面的知识,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为日本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街景,学习日本散文是一条相对快速的捷径,写手们还是要耐心去读日本散文。
欧美散文重视理趣,我们很难学得了,没很深的哲学的功底不行。
(侃侃而谈,纵横捭阖,读书随笔谈的也是理趣,要好几把刷子,不但文学书读得多,文学史,美学不钻研,谈不出什么来。读书随笔算是最轻松的一种随笔了,人生随笔更难写了。)
周作人,梁实秋,林语堂,胡适。这个事我一直推荐的四大散文家。如果时间少的读者,我建议读胡适,他是语言大家,文风平和,白话文的开创者之一,同时学养很深,学习他效率是最高的。当然这四大散文家都是很有帮助的,效率也比较高。(时间多的朋友,自然可以到处寻觅,不一定非要按照这个教条来做)
真正的散文家都是文体家
小说家却不必是文体家。所以某种意义上,散文更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