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阵子去逛商场,遇到一个人,第一句话是:你好,我们六一有个免费全外教英语体验课,我停下脚步,她迅速往我女儿手里塞了一个风车继续说道,是针对幼儿的,可以留下你的电话,我们约体验课时间。
见我感兴趣,拿出一个小便条纸,问我:孩子姓名、孩子年龄、联系电话、家庭住址、……,基本上快速将她需要的信息都问到了。
因为见太多了扫码送什么、加微信或者关注公众号送什么,这种要求留电话的方式比较少见了,因为我有这个需求,所以我留下了联系电话。
前后最多2分钟,由于往孩子手里塞个小玩具,可以让孩子停留一小会儿,并且提问时语速也快,我对这家培训机构是建立了一个非常好的第一印象。
正式体验课的前一天,也有工作人员再次打电话确认是否能如约过去,还问路线是否都听清楚了。
在上课之前,这些都是非常好的体验。正式上课时,课堂气氛也非常活跃的,老师非常热情活泼。
有工作人员讲解他们的教学理念、授课内容,但是没有打动我,他们现在的课程并不是我目前的需求。因此告诉我价格时,我仍然没有被打动。
我婉约说:我们家孩子有主见,我回家问问孩子的感受再决定吧(这时孩子正在跟老师玩)
工作人员说,那我去把你孩子叫过来,你现在就可以问她的感受呀!
叫了女儿过来,她说:很开心、很喜欢这里呀!妈妈,我们去买游泳圈吧,我要去游泳啦。(因为答应她下课后去游泳)
但是工作人员还在继教问:还有什么原因导致你要考虑吗?
这时,多亏了女儿,女儿拉着我,一直对我说:妈妈,去买游泳圈,妈妈,去买游泳圈……于是,赶紧溜掉。
我来听课之前,基于对这家机构工作人员的好感;听课过程中老师的热情,我的预期是,如果有一些价格低的课,我是完全有可能购买的。
但是,它的课程单价在1.2万以上,并且销售人员主推的还是2万多的课,因为这个更划算。
说真的,自从我了解到爆款文案后面的逻辑后,就算9.9元的课程,我都会用便签法来追问自己前因后果、适用边界再决定是否购买呢,更何况上万块课程,我是不可能几个小时就决定购买的,我又不是有钱人。
我梳理了一下自己没有购买的原因:
1、没有低价引流产品
除了课程内容,营销方案上没有一个打动我的地方,实惠、限时限量、痛点、完全没有。
最重要的是,这家机构都是单价高的课程,没有一个课程用来导流量的。
梁宁的《产品思维三十讲》里提到过,一级产品是为了导入流量的,利润应该是极其低甚至亏损,然后再从一级流量里筛选一部份导入二级产品,再到从二级导入到三级产品…,是呈漏斗状。
仅仅只是一堂试听课,完全不足以让用户对你有那么强的信任感去购买上万元的产品。
2、缺乏用户思维
销售不是卖你的产品,而是思考顾客在想什么,要什么?他们担心的是什么,然后解除他们的顾虑,你才能把产品卖出去。
到了那间机构,我填了一个问卷表,其中一个选项是问:对孩子的英语学习要求是什么,我只选了“培养兴趣”。
但这家机构的教学内容并不是偏兴趣培养方面。
也就是用户的需求,他们并没有细心看,他们只是在销售他们的产品,而没有想过,这个产品是否是用户需要的。
做咨询时,听清楚对方话有多么重要,要是连用户的需求都没有搞清楚,就只顾着卖自己的产品,想成交,那结局就可想而知了。
3、缺乏社会认同原理的运用
谁都不愿意做小白鼠,我完全看不到别的孩子在这里学习之后的收获和成长、也看不到有多少人在这里缴费学习了、也看不到来自第三方的评价,用户怎么可能只信卖方的话就买单呢!
我是阿娟,个人品牌咨询师。我现在一对一咨询是299元/人。每天开放一个免费一对一咨询名额,如果你有定位---产品或服务---包装、营销---引流---成交---社群运营的困惑,欢迎加我:rendoudouer(“人豆豆儿”的拼音)咨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