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家精神》展现的每一个教育家都鲜活动人。他们以赤诚之心办教育,以忠贞之志为国民,以热爱之情育儿童。生命不息,奋斗不止。他们就是教育的摆渡人。
陶行知一个教育的传奇,把生活即教育践行的淋漓尽致。陶行知原名陶文濬,他后来受王阳明“知行合一”学说影响,改名“陶知行”。1934年,他认为“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再次改名为“陶行知”。从他的名字的变化,就能看出他是要把知道的做出来,而他真正的践行了知行合一,他创办的晓庄师范学校,就是通过在做中行,在做中学,在做中悟而出名。
因为他的理念特别好,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居然从清华退学,来到他这儿读书学习知行合一,可见当时他的影响力有多大。他是杜威的学生,他把杜威的思想开创性地运用到我们自己的实践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行知人。他用教育挑起了国之大梁。
唐文治,面对日本侵华,他同意他的学生去南京游行。虽然双目失明,但他目送他的学生走出无锡国专,去请愿,去参与抗日救亡。这样的老师,就是民族的脊梁,在民族危亡之际,彰显他们的风骨担当。
日本攻陷上海,烧杀掳掠,无所不干。作为无锡国专的校长,知道国家困难,带头减薪,动员全校教员减薪至3~4成,读到这儿特别感动。有人战争时发国难财,有人遇到国家艰难,披肝沥胆,呕心沥血,救国救民,有人为了国家,为了民族,放下个人利益,与国家同甘苦,与百姓共患难,他们在危难时候体现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风骨担当。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就是这些教育家的使命和风骨。这样的教育精神接续永存,到当代,依然看到这样的教育家的身影。
张桂梅,创办了华坪女子高中,它是全国第一所全免费的女子高中。她降低门槛,就是想让这些山区里的女娃娃长知识,见世面,改变自己,奉献社会。以一人之愿,跪地乞讨,筹资建校,他的行为感天动地,华坪女中建成。他经常用自己的工资,帮助贫困的孩子。“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女子高中的誓词。而他就是用这种刀耕火种的办法,托举了1800多个女孩子考上了大学,这也意味着有1800多个家庭,改变了命运。张桂梅用女子柔弱的肩膀,为云南贫困地区的女孩子,撑起了一片天空。她把这作为她的使命,这是教育家的风骨,在新时代接续永存,每次读起来,感慨不已。
这样的人还有很多,全国道德楷模杨瑞清,把五里小学办成行知教育集团,于洁,用书写的方式,与所有的孩子沟通,甚至把留守儿童当成自己的儿子一样看待,她用写的方式,无论多么捣蛋,最后她班里的孩子都能成人。他们温情默默,他们持之以恒,他们用行动把教育写成爱学生。
教育家的事迹温暖感人,教育家的精神激励人心,教育家都以一颗赤子之心,挑起教育的责任,孜孜矻矻,风骨永存。赤子之心办教育,风骨永存显担当。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