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目睹了身边高学历者的生存状况,突然间,连一点儿鸡娃的动力都找不到了。
s是多年同室共处好友,本硕都是985名校毕业。今年遭遇了失业,在放空休息一个多月后,说找不到适合的工作,准备进军家政行业,做钟点清洁工。听完之后,一阵酸楚。当年,是我们羡慕的对象,是父母的骄傲,是众星捧月的人。在我们当时的环境中,成绩好就是王者,通过知识可以改变命运的,可以走出自己的所在地,可以做更轻松的工作,可以看到外面的世界,而只有少数幸运的人有这样的机会。在我们毕业之后,用人单位第一看重的是学历,只要学历高,面试就能顺利通过,都是一家家地对比,挑选自己想去的公司。但是,现在的环境,学历红利已经渐渐失去了吸引力,而当初高学历的一批人也步入了中年,面对当下的市场环境,成为了被优化的重点对象。当走出去,才发现,市场和刚毕业的时候完全不同,又失去了年龄优势,找一份适合的工作,是非常不容易的,不得已,不断地降低自己的期望,直到被迫卷入家政行业。当向有经验的家政阿姨们问询接单渠道时,她们从头到脚打量了一番,摇了摇头说:“你这个身板,吃不了这个苦的,需要大力气的。”看来,在家政行业,也并无优势。
这并不是唯一的案例,另外一对朋友夫妻二人均是985名校毕业,在大学就职,工资其实是比较低的。今年,生了一对龙凤胎,在探望时听到诉说,婴儿用大大多数物品都是从二手平台淘来的,玩具几块钱,床几十块,甚至衣服没有一件是新的,都是从朋友手上要过来的,同时他们也有房贷、有车,开销并不低,节约有限,只能不断地从生活中精简费用。听着,十分难受,当年,能够读到博士是多么少数中的佼佼者,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经济,在进入中年之后,却也面临了职业瓶颈与经济困顿,过起了比普通人还拮据的生活。
一个个案例,让我对当下的“鸡娃”潮提不起兴趣了,现在高学历已经趋于饱和状态,大于市场需求,和“物以稀为贵”相悖,无法作为一个绝对的优势去获得更好的收入。既然这样,那么,着眼未来,“高学历”就不是稀缺资源,就不值得去耗费全部的精力、时间、经济去博取。那么,又返回到了人的基本生存问题上,良好的心态、乐观的生活态度、动手的技能、与人交往的能力,也许,这些更应该去投入耕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