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面对05后的青年大学生,多元化、个人化的很多行为和思想也给辅导员带来了一些新的课题。
对于大部分80、90后辅导员来说,学习的意义终究是正向的,可是学生理解的“学习”“发展”可能不是那么一回事。
一段破有意思的对话,辅导员要想想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和解决,我们的未来是梦么?
“同学,学习很重要,你现在不努力怎么找到好工作?”
“我不觉得自己不努力啊,我每天上课就行了,再说,什么是好的工作?”
“好工作,至少能够买车买房,能够养活自己,不然就要扫大街了。”
“扫大街怎么了,工作没有贵贱之分,扫大街也是值得尊重的劳动。”
“那你苦读十二年,不就是为了上大学、找份好工作么?”
“我大学后就应聘扫大街的工作,上午工作完,下午就可以打游戏,多自在。”
“那这就是你学习的目的了么?”
“我也不喜欢车,不喜欢房,自由自在生活就行了,难道不对么?”
没有办法继续谈下去了,争辩不出高低,谈不出好坏。
是啊,难道这不对么?
不管是家长还是辅导员,其实都要好好琢磨一下,我们的孩子怎么了?我们的教育怎么了?
读大学的意义真的就是一份好工作?好工作的标准就是“工资+车+房”来定义的么?
现在的大学,管理方面大学高中化,学习方面考研专题化,工作的尽头就是考公考编,是不是成为了目前二本院校的主流出路?
从学生成长的视角看,成为自己想成为的人,其实并不容易,有人会半途而废,有人会咬牙坚持,有人说说而已,有人暗自努力。
读大学的意义,我们探讨过很多次,是一次探索自我的过程,也是独立去看世界、看自己的过程,更是找到自己的过程。
生涯课上有一个“SWOT”自我分析,就是非常好的探索自我的一个量表,告诉我们自己的优势在哪里,劣势在哪里,环境允许我们做什么,我们又如何去实施?
学校有自己的管理要求,晨练打卡、晚自习、课堂考勤等,还有阶段考试和小组作业,也有需要自己去完成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计算机等级考试、专业技能考核等,虽然不纳入学位授予条件,但是能够影响甚至决定你未来可以做什么。
对于我们自己,每一个其实还是要有清晰的认知。
不做井底之蛙,只看到眼前的利益,只想着现在可以躺平,可以肆无忌惮地浪费时间。
也不夜郎自大,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极度自我会让自己“极度精致利己”,路也不会走远。
最好的方式,就是结合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实际,把当下的学习任务完成好,把人生这个阶段的任务完成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好规定的事。
至于未来,我觉得是边走边看,边学习边调整,因为没有谁可以一眼定好自己的未来,也没有谁能精准定位自己的职业走向,在起起伏伏中成长和向上。
需要在调试和完善中不断校准自己的职业发展航向,读研也好,工作也罢,事业编也好,自媒体行业也可以,都是自己的选择,也是自己的人生。
学习的意义,其实就是人生的选择。
你未来可以做出的选择,都会在当下的大学四年厚植基础,也会激发你更多的职业热情。
当你能够做出选择的时候,请一定要慎重,也要迈好扎实的第一步。
我们不去妄议人生,也不看轻自己,只要能够踏踏实实读好大学、读完大学,未来的某一时刻,我们终究要和我们想成为的人“握手言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