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本文参与书香澜梦第157期“承”专题活动。
今年,趁着工作不舒心不上心,带着多年前的作品申请加入本地作家协会,兜兜转转终于通过了。进去后才发现,里面的会员大多数已经退休的老人,少数是中年人,年轻人寥寥可数,而且协会的活动大多数在工作日举行,像什么作家签售会、读书交流会、文字采风等等,看似比较丰富,但其实每次参加活动的会员很少,老的会员身体不方便,年轻的会员工作繁忙抽不出时间,最活跃的也就是60-70岁哪几个会员,在本地作家圈有一定的名气,时间还比较充裕,精力还算比较旺盛。
我偶尔参加过一两次签售会,主要是想收集更多作家的签名书。记得第一次参加时,在寥寥可数的会员中间,我变成了最年轻的一个,其他人都在谈笑风生,只是礼貌性地跟我打了一声招呼,仿佛我不是跟他们一个圈子的。当然,在签售会的最后,会长还是对我这个上班族的会员参加活动表示勉励,说难得有年轻人来参加,应该好好鼓励,希望以后多参加协作的活动之类的。我一开始也以为他说的是客套话,就没有去多想。之后那几次活动,因为实在抽不出时间,也就潇洒地请假了。
直到最近的一场签售会,我又一次挤出时间参加了。这一次多了几个会员参加,还有一个跟我差不多年纪的。等大家招了签完名后,会长特别找我们聊了聊,说现在作家协会准备换届了,这一届的理事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这一届想年轻化,让更多年轻人参与进来——言下之意就是想招揽多几个稍微年轻一点的会员加入理事会。坐在我旁边的会员没过多久就婉拒了,说自己是一名记者,本来空余时间就非常不确定,没办法保证每一次活动都能参加,更别说组织活动了。而我不置可否,一来觉得自己是今年才新加入的会员,无论论资历还是写作水平还处于低位,二来这事也要跟自己单位的领导沟通过才行,领导不乐意,谁也当不成。更何况,这世界本来就是一个不置可否的世界,大多数的问题其实都没有唯一答案,只是我们习惯处于一个有唯一答案的温室而已。
我想,这不单单是作家协会的问题,很多地方的文艺性协会,都面临着老龄化的问题:年轻有天赋的会员没时间,有时间的会员已垂垂老矣,如果不走年轻化的路,也许很快就会变成老年协会的一部分。但相对年轻的我,也感觉自己难以继承这个事业——虽然以前做过兼职的学生,但这种兼职跟学生不一样,单位领导支不支持暂且不说,我真的可以为了这个协会,付出这么大的努力吗?万一我继承了,真的会做得比前辈们好吗?还是抽离协会,多写写文章就算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