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国传统文化
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1

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1

作者: 伴书学童 | 来源:发表于2020-06-15 12:21 被阅读0次

  先大父尝言,少(shào)时读《论语》,每不服孔子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二语,谓:“人老则一切皆淡,何须戒得?”比官滁(chú)州时,年逾六十矣。有狱事以万金馈者,已峻拒之去。向者,每睡,就枕即酣卧,是夜忽辗转不寐,初亦不解,已乃自批其颊,骂曰:“陈某,何不长进若此!”遂熟睡如初。旦语人曰:“我乃今始服圣人之言也。”

译:已经去世的祖父曾经说,他年幼的时候读《论语》,常不信服孔子和他的“老也,戒之在得”两句话,认为说:“人年纪大了则一切都淡泊,哪里需要戒贪?”等到做官管理滁州的时候,年纪已经超过六十岁。发生有人为刑狱之事赠送贵重之物的事,最终严厉的拒绝打发走了此人。以往,每当入睡,靠近枕头就能熟睡,这夜忽然翻来覆去不能睡着,开始也不明白,不多时竟用手打自己脸,骂道:“陈某,为什么如此不上进!”结果竟然顺利熟睡如原来。次日白天告诉别人说:“我现在开始信服圣人说的话了。”

注:先⑴ 大父⑵ 尝⑶言,少时读《论语》⑷ ,每不服孔子及其“老也,戒之在得”⑸二语,谓:“人老则一切皆淡,何须戒得?”比⑹官⑺滁州⑻时,年逾⑼六十矣。有狱事⑽以万金⑾馈⑿者,已峻⒀拒之去。向者⒁,每睡,就枕即酣卧⒂,是夜忽辗转不寐,初亦不解,已乃自批⒃其颊,骂曰:“陈某,何不长进若此!”遂熟睡如初。旦⒄语人曰:“我乃今⒅始服圣人之言也。”

⑴先:对死去的人的尊称。

⑵大父:大父,即爷爷。祖父。

⑶尝:曾经。

⑷ 《论语》:是儒家经典之一,是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而编成的语录集。

⑸“及其老也,戒之在得”:出自《论语》。原文: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万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得:《康熙字典》:贪也。

⑹比:及、等到。

⑺官:当官,作官,做官做到;

           通“管”。管制,管理。

⑻滁州:地名,今属安徽省。

⑼逾:越过、超过。

⑽狱事:有关刑狱之事。

⑾万金:用以形容贵重或比喻贵重之物。

⑿馈:赠送。

⒀峻:严厉的、苛刻的。

⒁向者:以往,从前。

⒂酣卧:熟睡。

⒃批:用手击打。

⒄旦:早晨;白天。

          《说文》:明也。

⒅乃今:而今;方今;如今。

相关文章

  • 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1

    先大父尝言,少(shào)时读《论语》,每不服孔子及其“老也,戒之在得”二语,谓:“人老则一切皆淡,何须戒得?”...

  • 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3

    福建宰白鸭之惨 福建漳、泉二府,顶凶之案极多,富户杀人,多出金给贫者,代之抵死,虽有廉明之官,率受其蔽,所谓“宰白...

  • 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2

    先大父居官清谨自持。道光元年摄泗州事,州地处下游,每年夏秋之间,城外半成泽国。例请赈恤,然当赈恤之地,民皆转徙,...

  • 2022-03-12

    读(清)陈其元《庸闲斋笔记》其中一篇:冤囚守信赴死。 “吉痛哭,呕血满地,遂引疾归”,当一官员,可为百...

  • 董其昌的罗生门

    浙江海宁著名的陈氏与董其昌在书画上曾有很多交集。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记载董氏在显贵之前,曾长住在陈瓛(音环)家中...

  • 辨伪漫说(二)——鉴别无真识?

    (接前文) 二 清代晚期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有两篇论及书画真伪,陈述背景又常在深宫与禁林,人物格调、谈吐都有异于...

  • 戏里戏外

    清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中记有这样一则故事: 杭州某商人之女酷爱《红楼梦》,整日为宝黛爱情而悲戚不已,久而成疾,...

  • 140年前的钟表广告一定要看

    想起晚清文人陈其元的《庸闲斋笔记》,想来一读也自悠闲几日,没料看到“钟表上罗马字”一条,这样写道:钟表上记时辰之洋...

  • 大盗不操干矛也

    “开卷不谈《红楼梦》,纵读诗书也枉然。“ 清朝有位陈其元老先生在《庸闲斋笔记》卷八中曾经写道: ……淫书以《红楼梦...

  • 辩伪漫说(三)——鉴别不易也有迹可循

    (接前文) 三 《庸闲斋笔记》还有一篇讲辩伪是《鉴别书画真伪之不易》。 1、意思是清康熙年间,礼部尚书宋荦(音洛)...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国学品读:[清]陈其元 著《庸闲斋笔记》节选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mvqx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