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瓣书友分享了两首迦陵词,读来许多感觉。与诸君分享。先来看词。
其一,《踏莎行》“一世多艰,寸心如水,也曾局囿深杯里。炎天流火劫烧余,藐姑初识真仙子。
谷内青松,苍然若此。历尽冰霜偏未死。一朝鲲化欲鹏飞,天风吹动狂波起。”
其二,《蝶恋花》:“爱向高楼凝望眼,海阔天遥,一片沧波远。仿佛神山如可见,孤帆便拟追寻遍。
明月多情来枕畔,九畹滋兰,难忘芳菲愿。消息故园春意晚。花期日日心中算。”

以前我读过,叶嘉莹的三本谈论诗词的书,迦陵论清词、论唐宋词。后来又读顾随先生的讲记,也是迦陵先生的笔记。想其年轻时候,在南开大学聆听顾随先生讲诗词。斯人已归,多少怀想。到后来颠沛流离,乃至远渡重洋,许多家国情怀、人生坎坷:迦陵讲词,将一己之身世感融入了诗词之阅读,确实很好听。
来看第一首。先说总体的感受,一种苍凉之身世之感扑面而来,很情绪化。细读之,“一世多艰,寸心如水”,这样的句子脱口而来。这样的感慨很浓重,不过不是徐志摩先生的“浓得化不开”,更多的是老杜的味道。冰霜、炎天写其际遇,局囿写其局限。“深杯”,满杯。明代屠隆 《綵毫记·预识汾阳》:“斟佳醖且深盃满引,醉倚营门,高歌击剑动星辰。”“藐姑射”是逍遥游中的典故,“初识”写其自觉,“鲲化鹏飞”,写其胸怀和追求。苍凉中弥漫着坚守和淡定之骨力。这个小词,上下片结构略相似。先以“青松”“寸心”直书,坦荡荡亮出了一己。然后写际遇与自觉,最后以“天风吹动狂波起”重现逍遥游的意境,更多的是我自岿然不动的沉稳,显现了一种大智慧,《杨绛作品集》中,我也读到这样的大爱,此词,虽辞意显露,然很多波折。

第二首,上篇写的是登临送目的所见所思。登高望远,引起的情绪很多。怀古、思今、个人、历史、宇宙……多少情绪,非常之纠结。神山飘渺,既属于一己,也不仅仅属于自己的追求。下篇写明月,过渡到了枕畔,何其私人化的情绪,明月是故人,也是故园,也是传统之情怀。九畹兰滋,这是自许。“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东汉·王逸注:“十二亩曰畹,或曰田之长为畹也。”后即以“九畹”为兰花的典实。清之秋瑾《兰花》诗:“九畹齐栽品独优,最宜簪助美人头。”“难忘芳菲愿”,本分而美好,而又执着。自然引出了下句,最后一句,多么逼仄的心情啊。“春来晚”,更珍惜。盼春、惜春之情,又何止如斯。重新来看这一首,上篇的意境相对集中,写的是登高远望之情怀,下篇写的是自己内心的幽绪,和上篇形成了反差。和静安的人间词一般,迦陵词是“意胜于境”。许多顿挫和感慨,这或许是一种老年人的情绪特点吧。亦未可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