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
假如你老了,借住养老院又有何感想? 请走进孤寡老人的生活,请给予生活的关爱、请伸出爱心之手……
站在拐弯处,望着站在养老院门口,扶着小推车的八旬高龄的婶子,一阵酸涩已模糊了双眼,掩饰不了的哽咽,已触动那根情弦……

那一瞬间跳动的心事,转身又不由的返回拥抱了老人,掩饰不了的那份伤感,掩饰不了老人孤单的身影,久久地站在大楼前的心事,太多的期待,太多的孤寂,太多的无助,又有谁知道?
在石河子的这段时间,以前只听说婶婶在另一家养老院,有天下午,我专程去找了一趟,最终带着失望而归。周四下午,刚好来了一位叔叔来病房看望老爷子,顺便告诉我,因他们是婶婶家以前的老邻居,现在还有联系,有空时老俩口就去找婶婶聊天。得知:她老人在石河子绿洲敬老院,很是开心!
当天下午六点多,我们在人民医院门前就坐上14路的公交车,直达绿洲医院,进了大门,问了所在的位置,养老院的那栋楼在东南角处,我们顺着小路找到了那栋楼。在长廊葡萄藤下,刚想迈进长廊,看见有的老人坐在轮椅上,有的老人围着石桌正在下橡棋;看着拥挤的小道,又退了出来。只好延着另一条小路,走到了大楼前,远远的看见有位老人坐在门口,本想进去询问呢,当我跨入楼梯的台阶时,熟悉而又陌生的面孔,仔细确认后,那就是多年未见面的婶子,大概有十年没见面了,脑中一片空白,也不知怎么来形容此时的心情,不敢平视,不敢细细端详,问了好,就随婶婶推着小推车,一起来到了活动休息的长椅上,聊了一些家常,又看了老人居住的三人宿舍,乘电梯到四楼,双层电梯,上下还很方便。原来老人来这里已几年了,身体还好,还能自理,主要是老人心态好,自从老伴病逝后,老人和儿子一起住了几年,又怕给孩子们添麻烦,儿子、儿媳上班,早出晚归的,白天,还是她一人在家,老人天生的好强个性,就来到了寄养老人们群居的地方,养老理疗院,生活,看病,在这里都很方便。

据了解,来这里的老人首先生活能自理。其次,能按时交管理费。你可以选择有几人租一间房,由护理人员统一管理,这些老人们的生活起居。每月每人交800元的居住费,生活费、生病了看病,另外再付费,主要是老人们在一起互相有个照应、身边有个说话的人,只因老人怕孤单,怕清静,才群居在一起。 最后,所有的卫生情况都是自己做,除非不能自理的老人,自己再另外找个护工。
俗称:“小上海”的农八师军恳团场是老人的第二故乡,婶婶是50年代来疆的第一批上海(阿拉)知边青年,如今已退休30多年了,每月工资也涨到了三仟多,年轻时的付出,年老时享受着优越的扶持条件,但那份孤寂占居着老人的雀巢……
只因小时候的记忆,父辈们走动得很近,虽然我们两家居住遥远,那时候交通又特别的不方便,每当假期,姐妹们就去远方的亲戚、叔叔、婶婶家,婶婶待我们姐妹如自己的女儿,姐妹们都很亲近她,一段段难忘的时光,如开满在昔日戈壁滩上公路两旁的沙枣花,沁人心脾; 如开满田园的一片片芬芳馥郁的罂粟花,儿时的时光梦久久的停留在记忆里生根发芽……
不知何时,一种压抑感萦绕在空气中……询问了在这里长期居住的情况,还好,老人还可以出入自由,只要你行动方便,可以出大院,户外走走。
人,老了真是很难,很无助,原本在家应享受晚年的其乐融融,却变成了整天坐在椅子上或倚窗跳望或期待家人的突然到来,犹如把一个热情的人,放在了空旷的原野里,独自在举目无亲的地方,心中永远在盼望与期待中守着那片亲情的乐园!
当怀着那份忐忑不安的心情,望着离我远去的城市,好比是一块略带苦涩的糖。苦涩的糖啊,苦涩里有甜,苦涩里有香。苦涩里寄托着思念与牵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