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总结之前,按照书中的思路来写作的确是一个好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问题,每一本书都有它自己的结构框架,对我而言,我只是按照他的逻辑进行整理和表述。如果遇到按照主题来划分有时不能够很好的讲清楚。
后期会整理出每本书的思维导图,我想这样可以更有效的理解本书,这个问题我认为也可以反过来,先整理思维导图,然后再来讨论书中要点,这样的思路或许会清晰很多。
下面我们就来看看关于拖延的一个小总结,这个话题在书本中是连跳了两章,为了与上一篇文章有一个很好的衔接,了解了习惯四个主要组成部分,并将拖延这个习惯进行了拆分,还提到一些辅助工具和一些小技巧。
除了心理对照法外,还有通过番茄工作法,即一种帮你在短时间内集中注意力的方法。这里不详细介绍其使用过程,而是讲讲番茄工作法为什么会有效。
通过计划固定的一段时间来进行工作或者学习,并不受任何其他事情的干扰对于有拖延症的人来说可能比较难以实现,这需要自我拟定目标,自我计划,和及时反馈,这实际上是建立一个微习惯的过程,也就是通过构建习惯的四个部分的内容来实现过程的。
我们看到番茄工作法首先是通过设定时间,当计时开始的时候,就开始工作。这里的计时开始实际上是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就像是百米赛跑时响起的信号枪声,然后我们就会拼命向前跑,这里的计时开始就是这样的一个信号,让你开始工作了,进入专注模式。
而反应程序,则是自己的目标计划,比如在计时开始前,你明白自己要做的是什么,这点受你自己控制。
奖励机制就是这个过程本身,专注完成任务就是一种奖励,获得一种通过微计划来实现目标的成就感,当然也可以设定一些奖励自己的其他方法。
那信念是什么呢?这就是对这个方法本身的信任感,也就是我能专注这25分钟,并且有那么多人都用过,并很有效,这就会对你有肯定作用。但其最根本的信念是对自己的承诺,这是我自己定的计划,我一定要完成。我想理解了为什么,或许更有助于思考自己该怎么做好这件事情。
在末尾有一些小技巧。助你克服拖延症结,直接列举如下,方便记录。
1. 理解习惯的四个组成部分
2. 关注过程而不是结果
3. 使用番茄工作法
4. 运用心理对照法
5. 避免一心多用
6. 记录行程日志,记录有效和无效部分
7. 对自己承诺完成一定的任务
8. 睡觉前写下你的计划任务
9. 将工作细化到每一个小任务,运用番茄工作法完成
10. 注意拖延的信号
11. 让自己身处干扰较少的环境中
12. 当出现障碍时多在自己身上找原因
13. 相信自己的新时间系统.
14. 制定B计划甚至C计划
15. 学会明智的等待,做任务前,几分钟的驻足与回顾会更有利于理智的思考
以上技巧可能不太系统,会让人感觉到无从应用,后续会制作出思维导图,但如果等到那个时候,即使有了你可能也不会去做,与其等待不如现在就开始行动!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