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哪种心理咨询的技术和流派都无法脱离咨询师本人,心理咨询起效很重要的部分就是关系。游戏治疗师是孩子们生活中一个独特的成人。之所以独特,是因为他不会把成人所坚持的为人处世的方法强加在孩子身上,最大程度地去释放孩子的天性,使他们用自己的意愿引导自己的行为。
1 游戏治疗师的性格要素
首先,治疗师会把孩子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不说把孩子当成独立个体来看待了,就是成人之间我们也很难把别人当成独立个体。我们之所以在人际过程中出现这么多的困难,很大程度上都是因为我们总是期望另一个人是和我们一样,符合我们的期望,但凡脱离我们的想象,就会有失控感。
把对方当成独立个人代表着会以欣然接受新事物的心态来接纳和适应各种意想不到的情况。我们想要走入孩子的世界,就像等待蚌壳打开一样,你需要付出足够的耐心,营造安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意味着无论孩子呈现怎样的自己,治疗师都能以积极的态度去了解属于他的小天地。
其次,治疗师不会对孩子及其行为做出评价和判断。当孩子处在被评价的环境中是很难享受过程的。这个评价和判断是包括正面和负面的。负面部分大家很好理解,但是正面的部分为什么也是不行的呢?
孩子的成长就好比种子的萌芽,负面的评价就像减少土壤的营养,正面的评价就像是增加土壤的营养一般,都不是合适的环境。近些年,受鼓励和赞美文化的影响,打压和贬低的教养家庭正在减少。
但在工作中,我们会发现很多跳空的孩子。孩子的实际能力和孩子想象自己的能力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这造成了孩子内在的冲突。很多父母的赞美是很空洞的,并没有基于孩子本身的状态而给予看见和肯定,而是根据自己的想象来期待孩子。这就导致很多孩子在进入学校生活中的受挫。在家长访谈时家长口里描述的孩子和我们实际接触的孩子可以说是两个的孩子,这个差距可见一斑。
第三,治疗师应该要做到思维开阔,具备对孩子世界的敏感性和开放性,这是成为游戏治疗师的先决条件。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这是能够产生一段新的有别于孩子其他关系的先决条件。
在进入到游戏治疗室之前,孩子在自己的生活中某一部分的特点被牢牢地固定住,比如多动,发脾气,不与人交流等等。这部分成为不可接受的存在,但这种状态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却从未被看见过。游戏治疗师需要做的是不将孩子固定为他被描述的样子,接受他现在的状态,也就意味着接受他即将成为的样子,这是发生改变的先决条件。
比如,在一次的行为训练中,妈妈告知治疗师她的孩子是怎么都不肯使用铅笔的。治疗师并没有因此而不给孩子铅笔,一样把铅笔递给了孩子,孩子也很自然地使用了铅笔。
无论是行为还是情绪,其实这些都不是孩子本身,很多时候是外界的描述和定义,之后我们会将注意力放在上面。这些所谓的行为和情绪就像被喂养一般,会变得越来越大,直到变成必须要改变的问题。那么,想要改变就需要让这些问题重新还原为行为和情绪,再将这些行为和情绪重新描述。
不肯使用铅笔其实是关于权力的争夺,父母根据曾有的行为和情绪主观地定义了这是个问题,它就好像真的成了问题,其实孩子内心是想尝试使用铅笔的。当这部分被治疗师敏锐地感知到,行为和情绪本身想要传递的意义被接受和接纳后,使命也就完成了。
第四,孩子一直处在变化中,这就要求治疗师不能固着于对孩子已有的认识。治疗师要努力跟得上孩子成长的步伐。改变在不知不觉中发生,有时我们固有的认识会阻碍孩子的成长,或者对于刚刚冒头的改变是个压制。我们对孩子会不断变化这个事情始终保持接受的态度。接受孩子不断变化的事实对于家长们来说是很焦虑的,这会有种陌生感,且需要不断调整对待孩子的方式。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说随着孩子的成长,家长们也在不断地成长。
最后,游戏治疗师在和孩子工作中,会犯错误,会无助也会害怕。如何面对这些真实且脆弱的部分,将这些部分以合适的方式和程度传递给孩子是建立和孩子真实关系非常重要的部分。也包含着治疗师对自己能力局限的认识,不会因为害怕别人说自己不合格,去挑战超越自己能力范围的难度。
这不仅对于游戏治疗来说非常重要。日常生活中,在我们其他的关系中承认错误,表达脆弱,看到自己的局限,都可以很好地帮助我们建立真实的关系,也让我们在关系中合理地付出,不以牺牲自己为代价。
很多父母在养育孩子中,会以牺牲自己的方式来成全孩子。这种牺牲看起来悲壮,但没有必要。对孩子来说也是很大的压力。
这些要素可以被总结和引申为“爱与同情之心”,游戏治疗的过程是由相信、看见、感受和接纳组成,创造一个全新的成人—儿童关系模式。
2 治疗师的自我觉知与接纳
如何能够去感受和了解别人,需要先通过感受和了解自己。
咨询师像一面镜子一样去呈现来访者。在面对儿童时,这个部分就需要更加谨慎对待,孩子们特别容易接受大人们给到的,很少被作为一个有独立想法和感受的个体看待。
游戏治疗是孩子发现自己表达真实自己的过程。当孩子们表达他们最真实的感受和想法时,因为我们内心世界填满了属于自己的东西,就很难感受和反应孩子的内心世界,那么治疗师这面镜子就不足够干净,呈现的部分可能就有很多是属于治疗师本人的。
我们经常右下班后将公司的压力和不愉快带回家,借些小事迁怒于亲人。有时治疗师也一样,在游戏治疗室之外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个性特点和价值观,对情绪部分的自我觉知,可以帮助我们在打开家门的那一瞬间将白天工作上的情绪留在门外,而不是任由这些情绪无意识地带回家。
有人可能要问,这要怎么做呢?我们在前面内容中提到,当情绪和情感被看见后,就能降低这个部分对我们的影响。当意识到一路超车这个反常行为时,我们就问问自己发生了什么。平时爱惜的车门,变成今天的碰一声时,我们也要看看自己是怎么了,这些情绪是来自于哪里。
可以养成这样的工作习惯:每一次进入游戏治疗室之前,给自己五分钟的静坐时间,去看看自己的身体和情绪状态,把需要处理的不属于游戏治疗室的先打包放在心理的一个角落。很多时候当我们去看时,这些情绪就得以安抚。
其实情绪状态这种比较临时性的部分相对还是比较好处理的,但游戏治疗师本身是怎样的人,这个由时间累积起来的部分对于游戏治疗来说是更为重要的。
心理学家鲁夫特与英格汉提出“周哈里窗” 展示了关于自我认知、行为举止和他人对自己的认知的差异分为四个部分自我:开放我、盲目我、隐藏我、未知我。作为游戏治疗师来说,我们需要对于这几个部分自我有更为深入的了解。游戏治疗师可以通过各种关系来完成这些自我部分的拓展,个人体验,督导和理论学习都是很必要的。
最后提下自我接纳。游戏治疗的过程中也是帮助孩子去自我接纳。每个人都是很不一样的个体,我们只有接受了自己的缺点,才能接受别人的缺点。完美是不存在的状态,对完美的执着成为很多心理问题的表现。游戏治疗室里孩子们的真实自我应该被看见、接受和欣赏。、
3 游戏治疗师的角色
游戏治疗师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存在呢?很多家长都会让孩子们叫我们老师,其实我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角色。在称呼游戏治疗师这件事情上,孩子们显然比家长们有创意多了。很多时候孩子不会用他们日常的称呼来称呼我们,有时我们是“你”,有时我们是“哎”,有时我们是沉默。
对于很多孩子来说,我们只是那间房间里的神奇存在。就像游戏室里的其他存在一样,既是我们存在的本身,也高于我们自身的存在。虽然我们不为孩子解决问题,但治疗师担任的是一个积极的角色。事实上,积极并不一定非得是一种能够观察得到的表现,治疗师在情感上就可以是积极的。积极是指一种敏感性,是对孩子所说所想所感受的欣赏,是一种带有赞同的接纳态度。
在游戏治疗室里,孩子们上演着关于自己的演出。游戏治疗师是带着欣赏,有着敏感性,感受着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的观众,全身心投入到这场演出中。作为观众的游戏治疗师来说,我们并不需要去主导舞台上的演出,只需要完全地投入到孩子所有的感受、行动和决定之中。
很多人有疑问了,真的只需要当个观众?那我们来想象下,当你满怀期待地望向远方,这时另一个人能够同样满怀期待的望着同样的方向,你的感受如何?我会觉得,那是值得期待的远方。当然还是得强调下,这个观众是需要全身心投入到这个演出中,而不是打瞌睡。
总结
以儿童为中心游戏疗法看起来很简单,治疗师只是需要相信孩子本身的成长,将孩子成长的责任还给孩子,用身心去感受游戏治疗室里孩子的每一句话,每一个行动和每一种感觉。
相比较相信改变是由孩子们自己决定的,并悄悄地发生来说,我们更加习惯做些什么去让改变发生,发生在可预期的状态里。相信孩子比控制孩子更加困难,相信并不是很容易做到的,但我们会有同样的感觉,信任的力量让我们更加坚定地往前走,控制的力量会让我们只是想要摆脱这种控制。慢慢来,无论是作为游戏治疗师还是家长,一点一点地尝试去相信孩子自己的成长力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