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完关于「理性购物」,「扔闲置品」,「胶囊衣橱」,的文章后,收到一小波反馈私信。
有行动力超赞的姑娘说:“已经动手扔了两大袋衣服啦。”
听起来就很振奋呐,还没开始的朋友也要尽快行动起来喽~
同样还有姑娘问我:“迟迟下不了决心去扔东西,怎么办呢?”
以及,“分手很久了,仍旧走不出来......”
其实,我也是很多年前接触到「断舍离」,「极简主义」这些概念,经过了各种尝试,失败和调整,才逐渐发现了自己喜欢生活方式,并称之为「轻极简」。
如果你有畏难情绪,不如试试我的「轻极简」,感觉就是相对于极简主义更松弛一些。
极简主义生活方式倡导:拥有少量的必需品,有节制的人际圈,在生活之中去繁存简,把时间和经历花在更有益的事情上。
前几天跟朋友聊天,也一致认为生活是可以反哺心灵的,只是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
我一直觉得,断舍离是透过物品自我审视的过程。
而我之所以推崇断舍离,也是之前在国内生活的时候经历过几次跨城市搬家,因为有轻减物品的意识和习惯,才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麻烦。
关于控制剁手,扔东西之类的都属于「术」,今天想讲一讲断舍离的「道」。
我自己吃过太多不讲「道」只看「术」的亏,所以希望看这篇文章的你可以把“道”重视起来,不要掉进我曾经掉过的坑里。
先来弄清楚一个问题:你需要断舍离吗?
断舍离不是潮流,只是一种生活方式。
我之前认为,不可能适合每一个人。
但是这几天推翻了这种想法,因为断舍离不是多么高深的事情,只要生活有进有出,就会有断舍离。
需不需要,只是时间段的问题。
不论是极简派还是彩妆一堆的美妆博主,都可以进行断舍离。
如果你断舍离之后,感觉不开心,那应该是心态或方法不对。
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需要过极简生活,能有几个女孩子会像扎克伯格一样,每天都穿重复的衣服?
但是不得不承认,我们的家居空间是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也是有限的。
当你花了大部分时间和精力在「不重要」的事上,比如,不好意思拒绝别人,不舍得扔东西,不敢说分手......
那怎么会有时間和机会去做「更重要」的事,享受喜欢的生活,遇到对的人呢?
不少人对断舍离有些误解,一听到这三个字,就觉得跟高僧修行似的,认为自己做不到。
这个负担是完全没必要的啊。
我以前也崇拜过那种只需要一个行李箱,就能装下所有的物品的极简主义者。
但是后来意识到,我还是会需要一些「不必需品」带来的幸福感。
而且我还喜欢保留旅行中的地铁票和博物馆门票,甚至餐厅的名片等。

那很多极简主义者,是不会保留这些东西的。
因为它们并不是「必需品」。
可是,我看到就觉得心情愉悦,所以是属于我的「怦然心动」。
「轻极简主义」不是变态级的扔东西,而是为生活减负,为我们喜欢的东西腾出空间来。
我个人断舍离的终极目标就是剔除所有鸡肋和闲置,只拥有令自己「怦然心动的物品」。
而我喜欢的生活也是有时热闹,有时幽静,大部分时间则处于两者的中间地带,并不矛盾。
当年看《泰坦尼克号》时,女主角一行人入住轮船客房,专门带了喜欢的油画,吩咐侍从挂到墙上。
虽然我绝不会这样做,可还是很欣赏如此不怕麻烦,全方位满足自己的生活方式。
每个人的喜好跟需求是不一样的,不必刻意模仿,做自己就好。
大家可以想象一下,把所有不喜欢的,不适合你的衣物统统清理出去,被喜爱的东西包围着,会不会感到很舒服?
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就表示,你可以进行一波断舍离了。

第二点想让大家知道的是,断舍离不仅仅是收拾家务,处理物品。
整理和收纳,每个人或早或晚都能做到,甚至找保洁找专业的团队都可以完成。
但是内心的混乱和无序,才是核心问题,往往会导致整个人思路,状态的堵塞和卡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磁场。
通过断舍离进行清理和调整,可以重新审视自己和物品的关系,和身边人的关系,是一个探索自我,跟内心对话的过程。
而且对持有物品的态度,跟物品的关系,往往可以看出人的内心状态。
比如,一天到晚找东西,丢东西的人就容易焦虑不安,还有很多人通过买买买来填补内心的匮乏,用囤积来获得安全感和短暂的愉悦感。
所以,断舍离,扔出去的不仅仅是物品,更是我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困惑,执念和纠结。
学会告别,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课题。
虽然听起来有些伤感,但只有破除旧理念,才能迎接蜕变。
与其抱着阴霾止步不前,不如从阴霾中撕裂出一片新的天地,成长为更勇敢更包容的自己。
《知否》中的祖母对受情伤的明兰说:“跌疼了哭一场,哭过了爬起来,日子还得过,别钻牛角尖。”
所以我们不仅仅要对物品进行断舍离,还要对错误的信念断舍离,对不合适的伴侣,对消耗你的感情断舍离。

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心理健康,个人规划和自我提升。
其实除了阅读,健身,写作,还可以通过断舍离来获得自律,平衡,有序的生活方式。
断舍离这些年,我意识到了自己错误的购物方式和囤积行为,并且打破了「买了扔,扔了买」的死亡循环,也越来越了解自己的状态和需求。
所以扔东西只是手段,通过「扔」摆脱糟乱的现状,过幸福指数高的生活才是目的。

那么,如何下决心扔呢?
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
不扔东西的收纳,等于垃圾分类。
希望大家都要记住。
所有的东西都是有磁场的,包括我们常说的家居风水,其实就是一种磁场。
乱糟糟的房间,闲置品,废弃品一堆,都是满满的负能量。
尤其当某些物品会引起你不愉快的回忆时,尽早处理掉,避免每次看到都会影响你心情。
比如前任送的礼物(当然,如果你看见这个礼物,心情特别好,那就留着)但是如果看见就来气,就伤心,那尽快处理掉。
而且,就算某个物品很贵,只要你用不到,在变现之前,它就是零,并且会随着时间快速贬值(收藏品除外)。
拿去卖二手,送人,捐赠,交换,以便它可以继续发光发热而不是被压在箱底无用武之地。
每个被闲置的物品,都像被打入冷宫的妃子,躺在角落里散发出哀怨和低落的负能量。
当你内心觉得烦躁,不妨起身收拾一番,丢一丢闲置品,会感觉十分治愈。
麻理惠说,在丢弃物品之前,真诚地对它们道谢,然后放手,内心会释然。
比方说,“感谢你一直以来的陪伴”
“感谢你出现在我的生命里”
“感谢你让我明白什么更适合我”
这种想法,放在人身上也是一样的。
一个不适合的伴侣,一段消耗你的感情,都要在心里好好的进行道别,放下执念和纠结,及时止损,开始新的旅程。
很多人顾虑的是:扔掉会后悔吗?
答案是:会。但概率超级低。
与其他极简博主相比,我还是比较建议大家谨慎丢弃票据和文件,买个档案夹收起来,一个季度或一年断舍离一下就可以。
其他的物品或衣物,即便仍掉会后悔,也不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实在实在很需要,那再去买回来就好了。
反正,我个人到现在,扔完东西还没有后悔过。
还有一个常见问题是:整理物品要很长时间吗?
麻理惠推荐的整理诀窍是:一次性,短期内,完善整理。
如果条件允许,我也建议大家抽出一天或者整个周末来彻底整理。
相信我,整理过后,你一定会很有成就感的。
但是这种方式只适合物品不多的人。
囤积量过大,好几个衣橱都塞满的人,看到「一次性」这三个字,就打退堂鼓了,是不是?
所以,如果你的东西很多,那就每次整理一个区域,这个区域大到一个房间,小到一个抽屉,都是可以的。
但是至少要有一个整理计划,比方说,给自己一个月的时间,那么只要坚持每天整理一部分,还是会很有成效的。
如果你没有一个计划和期限,大概率就是:什么都不会做。
那如何筛选必需品?
这里有一个简单粗暴的「行李箱筛选法」。
试想你要外出小住一段时间,只能拿一个旅行箱,里面会放进去的就都是必需品了。
一开始,可以不包含衣服;进阶级可以包含一个季度的衣服;终极版本就是你全部的物品和衣服。
别怕,我自己也没有做到终极版本,大家把它当作一个趣味小挑战来看就好。
这并不是说,我们要扔掉必需品之外的所有东西,而是通过筛选了解到,可以被称之为「必需品」的东西并不多。
也更加说明了,那些额外的附加品更应该买我们钟意的才对。

在进行断舍离之前,要提醒大家的一点是:如果你喜欢上了断舍离,并且试图让家人或伴侣也一起断舍离,但是他们不肯配合,怎么办?
答案是:不要强迫任何人做断舍离。
敲黑板划重点!
当你看到家里人乱糟糟,想要改变他的时候,当事人可能并不觉得乱,也没有断舍离的欲望。
你可以跟他们介绍断舍离的概念,但是不要强迫他们去做,更不要自作主张去扔家人的东西。
我自己也犯过这种毛病,还因此跟我爸妈发生过争执。
后来才明白,其实当我想帮别人扔东西,往往说明我自己有没处理完的问题。
所以,还是要将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整理自己的物品就好。
如果家人也喜欢断舍离,一定会在你的影响下,主动去做,或来找你寻求帮助,那才是你去帮助家人做断舍离的正确时机。
虽然我之前也有扔掉我爸妈的东西(偷偷讲一句,他们到现在还没有发现),但是后来才明白:我只需要负责管理好自己的人生就可以了,至于家里人要怎么做,我应该给予尊重。
而且这两年,我妈偶尔也会主动要求我帮忙断舍离一下。
让我再次体会到了一点「无为而治」的乐趣。

希望这篇文章,可以帮你解开些许困惑,真正动手进行一波「断舍离」。
如果有问题可以后台留言给我。
同样,有好的提议也欢迎分享给我。
下次见。
E N D
文字内容原创
图片来源于网络
Lady Talk
情感|心理|电影|分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