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笔记读书简友广场
人生短暂、历经磨难、亦真亦幻  ——读杨绛《我们仨》

人生短暂、历经磨难、亦真亦幻  ——读杨绛《我们仨》

作者: 得其三昧 | 来源:发表于2025-10-14 06:26 被阅读0次

杨绛先生散文集《我们仨》于2003年首次初版。书里回忆了杨绛与丈夫钱钟书、女儿钱瑗的人生,读来真实而饱含温情。

这部书的特点是一个长梦的写作。散文集的前两部分,一直用梦境在回忆一家三口的病痛经历。其实,梦境正是一个极好的写作方式和素材载体。作家可以随着梦境,实现感情的流动,无拘无束。

仨人情感都是唯一的。钟书先生与杨绛先生是在清华大学读书期间成家的,钟书先生不但钟情于书,也钟情于杨绛,他认为杨绛是他唯一的爱人。孩子出世后,一家人的亲情更浓。夫妻俩认定只要这个唯一的女儿,不再生育其余孩子,把所有的爱都给予这个唯一的女儿。一个家庭就这样稳固了下来。 

杨绛首先策划要写一本《我们仨》。女儿听到后,说由她本人来写。可到59岁去世前,由于工作劳累和身体病痛的原因,只写了一部分提纲和几篇手稿。这些手稿也列入了杨绛最终完成的这本书的珍贵附录。

书是这一家人始终如一的魂。 

钟书先生在抓周的时候,抓到的是书。他一生都是读书的料。从小读书就鹤立鸡群,在清华大学与杨绛先生成为同学。以全国第一的成绩,获得赴牛津大学公费留学生的名额。 

杨绛先生为了与钟书先生一道追求新知,放弃了其他学校就读的机会,随钟书先生到牛津旁听。在牛津期间,杨绛先生主要通过到课堂旁听、到图书馆自学来学习,培养了极强的自学能力。 

在牛津求学即将结束时,女儿钱瑗降生了,据说她是牛津大学的第一个中国宝宝。之后,夫妇俩到法国一所大学读博。 

仨人读书各有特点。杨绛先生读书比较豁达,不因人物、情节骤变而出现哭、笑。钟书先生读书则喜欢感受乐趣,每有趣事,大笑不止。钟书先生掌握中文、德文、法文、意大利语、拉丁文等多种语言,学贯古今中外,是近代以来最博学的人。他写的《围城》成了中国现代小说中无人可以比肩的作品。最受伤的要数女儿钱瑗,她小时候读到《苦儿流浪记》,总是大哭不止。钱瑗小时候,过目不忘,书本倒立着竞能看书懂,爷爷认为她是钱家的“读书种子”。后来她北师大毕业并留校任教。

2003年,这本书出版时,女儿钱瑗已经去世6年,丈夫钱钟书已经去世7年,而饱经风霜的杨绛先生时年已经92岁高龄了。杨绛先生最后活到105岁。在三人只剩下她一人的岁月里,她修订初版了钟书先生的书稿,写了多部散文,著作等身,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位先生”的女性。

相关文章

  • 如梦如真,亦真亦幻。 缘聚缘散,离合悲欢。 岁月漫漫,人生短暂。 繁华荒芜,是怨是叹。 无语问穹苍。 何为?为何?...

  • 亦真亦幻

    亦真亦幻 叹世事 如形如影 嗟人生

  • 亦真亦幻

    词/花海洋 听说听说你在不远处 可感觉说你,在我头顶的树梢正向下望我 回头却又像是我幻觉 不管前面我怎么偏执的认为...

  • 亦幻亦真

    天空乌云密布,淅淅沥沥的下着小雨,抬头一看,恍然若梦。似乎是有什么东西从天上掉下来了? 天空的云变成了一层一层...

  • 亦真亦幻

    “艾伦,我说…” “叫我艾莉,亲爱的,你怎么又忘记了?” 在爱莉,不,我还是叫艾伦比较顺口,就先还是把他看做艾伦吧...

  • 亦真亦幻

    人生如酒, 醉生梦死也不过如此。 爱情如烟。 漫天吐雾也过不了明天。 生活如茶, 虽然苦涩回味也甘甜。 而我, 亦...

  • 亦真亦幻

    我执意地为你写字 写下些许过去未来得及的倾诉 总相信会有某一个未知的时刻 将我独自的告白贯通在 你所触及的每一个情...

  • 亦真亦幻

    世间事,如梦境,假亦真,真亦假。自古真情可贵,引得无数痴情儿缠绵悱恻。 迷雾轻薄,依稀能看到那忙忙碌碌走过的行人,...

  • 亦真亦幻

    今日一图 你以为你以为的,就是你以为的吗? 经历了公司的一些事情,也算是有了成长,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真的不是事情的...

  • 亦真亦幻

    在班里工作时做了几个娃娃,有几个孩子们,每天围在我身边问我,做的什么,给谁做的,她的游戏缺少一个巫师一个老奶奶一个...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人生短暂、历经磨难、亦真亦幻  ——读杨绛《我们仨》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vgits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