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中华文学文学创作
如果芦花会唱歌(40)(之 照顾三嫂坐月子)

如果芦花会唱歌(40)(之 照顾三嫂坐月子)

作者: 所谓伊人J | 来源:发表于2021-10-15 11:08 被阅读0次

喜也好,悲也好,不管有着怎样的酸甜苦辣,日子一如既往地向前,断然不肯为谁停留片刻。

砌新房,大哥结婚,再砌新房,二哥结婚,侄子接连夭折,我去城里读书,侄女喉管被戳破……一件件,一桩桩,别人随手拂过的一粒灰尘,落在母亲孱弱的肩上,却是不堪承受之重。

母亲凭着十个指头扒拉,一滴汗珠摔八瓣,硬是闯过一道一道的难关。

一路跌跌撞撞,年过60的母亲,累了,疲乏了,可是,没等她好好休息一阵(除了生病,母亲头脑中大抵没有休息的概念),三哥的婚事又逼到眼面前。

三哥跳出农门捧上铁饭碗,婚事照理不需要母亲操心,然而,三哥书生气太重,人又老实,一晃两晃,成了大龄青年。

当初为大哥、二哥所担的心,同样落到三哥的身上,母亲又四处请人保媒说亲,重复她曾经为大哥二哥说过的话做过的事。十村八镇,犄角旮旯,哪儿有姑娘待字闺中,母亲就拎着礼品跑到那儿。

母亲不会骑车(家里也没有车),全靠一双光脚走着坑洼不平的路。眼看要到目的地,母亲走到路旁的河边,双手捧水洗把脸,再把脚伸到河里冲干净泥灰,接着,顺手拽些茅草擦干脚上的水,然后,从布兜里翻出干净的布鞋套上脚,这样的母亲,依然整齐干净。

居住县城的二姑,把百货商店的顾荷介绍给三哥。两人年龄相近,彼此又看顺眼,挑不出对方什么毛病,一年后,顺理成章地结为夫妻。婚后的三嫂,继续在城里上班,吃住在娘家,三哥只有休假才带着三嫂回乡下住上一段时间。

三嫂预产期前一个月,母亲背着大米和布兜来县城照顾三婶,自然也吃住在三嫂的娘家。

三嫂羊水突然破裂,母亲蹲在县医院手术室的门外,守了一夜,直到三婶和侄子平安出来。母亲隔天告诉我,因为害怕与紧张,她颤抖了一夜。

三哥因为工作特殊,回来只待了五天,又急匆匆地赶回油田,母亲继续照顾她的媳妇与孙子。

那个冬天的晚上,气温很低,滴水成冰。我下了晚自修,突然看见母亲站在宿舍的门外,弓着腰,瑟缩成一团。

我很是诧异,难道三婶和侄子发生了什么意外?母亲直说没事,就是来看看我,她牙齿打着颤,发出咯吱咯吱的响声。我不问母亲等了多长时间,走进宿舍要给母亲添加衣服 ,母亲摆摆手说不冷。宿舍待会儿要熄灯,粗心大意的我把母亲送到学校的大门外,掉头就往回走,刚跨进学校大门,母亲在身后喊,二丫,二丫!

我转身站住,母亲扒着铁栏杆吞吞吐吐,欲言又止,像是做了什么难为情的事情。

我不耐烦起来,明天要考试,还有古文没有背诵,正准备拔腿离开,母亲嘀咕了一句“肚子有点饿”,虽然声音很小,却犹如鼓点一样击打在我的心上,震得我的心既麻又颤。

一贯雷厉风行的母亲,何时有过这样忸怩不安的时候?没有丝毫犹豫,我奔到门外,拉着母亲来到路边小吃摊,母亲不肯等一碗热气腾腾的阳春面,只是迅速抓起两个半热的馒头,边走边啃,她怕出来时间太长三嫂担心。

三嫂的娘家,住着哥哥嫂子和年老的父母。

她哥哥性格温吞,她嫂子则刚好相反,爆脾气说发作就发作,家人都对她忌惮三分。

我母亲不是迟钝的人,对特殊的家庭矛盾心知肚明,也把三嫂寄人篱下的处境看得一清二楚,她这样一个外人,每天只有小心翼翼地做事,赔着笑脸说话。

母亲克己隐忍的方法,就是多做事少吃饭,然而,白天做家务,晚上要照顾三嫂和新生的侄,体力活不算少,顾家每顿那一小碗饭,不够填满母亲肚子里的一个角落,因而,时常饿得前胸贴后背,又不敢出去偷偷买了吃,倘若被三嫂家人或者邻居看见 ,指不定要说出多少难听的话,岂不是难为情透顶?

母亲饿得胃一阵一阵地绞痛,彻夜难眠,思来想去,只得以来学校看我为借口,匆匆吃两个馒头,又匆匆地离开。

我有时多塞两个馒头塞给母亲,让她没人的时候吃,母亲像是被烫着似的往后退,怎么也不肯带走,说是被人发现不得被笑话死?

母亲原本很少在外面过夜,即便去大舅和小姨家,若没有特殊情况,必定是当天去当天回,而母亲为了照顾三嫂坐月子,硬是在陌生的三嫂娘家住了两个月,那种难堪与局促,外人无法体会,母亲只会跟我叹几口气,说一句“乖瓜,你不晓得我多难啦。”

母亲原本就瘦,两个月过后,又瘦了整整十斤,成了纸片人。

时隔多年,三嫂的嫂子再见我的母亲,总是要亲热地抱一抱她,夸赞母亲是难得的好人。

时隔多年,想起寒冷的冬天夜晚,母亲站在学校的大门旁,瑟瑟缩缩,吞吞吐吐,欲言又止的样子,我一次一次,忍不住泪水狂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如果芦花会唱歌(40)(之 照顾三嫂坐月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wfmo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