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诵读心经[玫瑰][玫瑰]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
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
照见五蕴皆空 度一切苦厄
舍利子 色不异空 空不异色 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
受想行识 亦复如是
舍利子 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 不垢不净 不增不减
是故空中无色 无受想行识 无眼耳鼻舌身意 无色声香味触法
无眼界 乃至无意识界
无无明 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 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 无智亦无得
以无所得故 菩提萨埵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心无挂碍 无挂碍故
无有恐怖 远离颠倒梦想 究竟涅盘
三世诸佛 依般若波罗蜜多故 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
是大神咒 是大明咒 是无上咒 是无等等咒
能除一切苦 真实不虚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 即说咒曰:揭谛揭谛 波罗揭谛 波罗僧揭谛 菩提萨婆诃
佛学小常识—“六根”六种认识器官
佛教称,人之所以招致烦恼,是因为有六根的存在。所谓六根,就是指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和意识器官。“根”之意即为认识器官。
佛学小常识—“六根释意”
六根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意根,分别指视觉器官与视觉能力,听觉器官及其能力,嗅觉器官及其能力,味觉器官及其能力,触觉器官及其能力,思维器官及其能力。前五种是人的肉身所具备的五种器官,为色根,属于基本生理机制;第六意根属“心识”,不属于生理机制。
佛学小常识—“六尘” “六识”
“六根”生“六尘”(或称“六境”),指眼耳鼻舌身意六识 分别所认识的色、声、香、味、触、法六种境相。因其为自心缘境所生的影像,故名“六尘缘影”。与此相关的“六识”又依次指: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六种感知功能,感知的对象包括了色、声、香、味、物质界及精神界等。因此,六根的概念,包括了生理学的全部范围。
佛学小常识
意识专释:一种解释为分别心
由“六根”生“六识”,前五根不难理解,如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唯独意根所对应之“意识”有多种理解:一是指“分别心”,其义大致同“判断”,它在从六根到六识中起着重要作用,如一道菜做好后,色香味俱全,眼根之于色、鼻根之于香、舌根之于味,而产生“这是美味佳肴”的认识的却是“意根”在起作用。前面的色、香、味都只是单一层面的概念,而“美味佳肴”却是一种整体性的认识,无法单独通过眼睛、鼻子、舌头或身体获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