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卓越程度和他被别人所理解的程度够不成正比关系,甚至绝大多数情况下是负比关系。这是因为卓越的客观解释就是脱离,于己,是脱离旧的思想,旧的格局。于人,是脱离旧的群体,旧的束缚。然而人就是有这样一种通病:见不得他人的进步,尤其是见不得自己身边,与自己原本处于同一阶梯的人的进步。古人讲,木秀于林,风次摧之。不过我看,木秀于林,别的木恐怕也难容其势。这在哲学上来说是一种稳态效应。我们的世界一直处于螺旋上升过程,为何我们不能以直线型迅速,直接地进步呢?是因为有重力,有一种来自后方的黏着的力在拖拽着我们。这种后退力的施行者不一定是怀着多么大的恶意来阻断我们的进步,譬如上世纪后半纪中国由旧社会向科学新社会的过度阶段,一些残余的封建思想,军统思想,具体到愚昧的小农意识,传统封建道德意识等等,这些意识形态的保有者,毫无疑问带慢了中国的变型里程,但它们又并不能被称为错误,因为他们的出发点是正确的,它们均有着善良的意识,只不过其思想形态不在适合新的时代,所以,我们不能因为如此就激进的采取措施,同样的,对于个人来说,愤世为最最无用之事。从某种程度上说,没有一个社会是不以"愤"的,均有他的可愤之处,仁人智者观这,便可看透其中科学的道理,便会用他宽广的胸怀准许这世界慢慢的走,更不会为了别人的不理解,不赏识而悲伤落寞,郁郁寡欢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