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的存在,是对人脑结构和功能模拟的产物。随着人工智能日新月异的发展,逐渐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的,有其令人惊叹的裨益,也有引人深思的弊端疏漏。“任何事物都是一把双刃剑。”怀揣着这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对人工智能,更应该兼收其利与弊,以携手之姿共同走向更美好的未来。
“扫地机器人”、“智能翻译机”......,诸如类似的弱人工智能产品,已经能够被大多数人所耳熟能详;工厂里整齐作业的“工人”,舞台上尽展其能大放异彩的“表演者”......,已经为人们所司空见惯。不知不觉间,人工智能已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着娱乐、工作、服务等愈发多样化的角色。可以毫无疑问地说,有了人工智能,人们的生活更加五彩斑斓,有了人工智能,幸福美好的定义被更加广阔地拓展。
然而,人工智能在有着令人希冀的前景的同时,也一次又一次地,超越人类的想象,挑战人类的底线。曾有人总结自人工智能面世以来,机器人打败人类的“里程碑”式的事例,涉及棋类、游泳、计算等多方领域,教人惊叹的同时也不得不产生忧思。似乎在不久后的将来,“人机大战”的爆发已无法避免,自恃高等生物的人类,哪能甘心于轻易被这“人思维的衍生品”所反戈一击?
有道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冰生于水而寒于水。”,既惊艳于人工智能的强大,科学家和人们,自然也该做足“胜于蓝”、“寒于水”的心理准备,或者说,在研发人工智能伊始,对其道德性、伦理性、安全性的考虑便该被提上日程。对于人工智能,我们肯定着该肯定的,也同样甘之如饴于那与美好愿景相悖的污斑,“照单全收”的认知和思想下,体现着我们人类不断改进、渴望提升的宗旨,与向往和谐、实现共赢的初衷。
“对孩子最好的教养,是与其一起成长。”无数育儿专家,年轻父母如是说。如果人类是那在人工智能领域初出茅庐的父母,那我们手中的人工智能产品何尝不是需要我们悉心培养的幼儿?人类与人工智能,既有衍生关系,便如同父子、师生般存在于世。亦师亦友的关系能够促进二者共赢;教学相长的理念,更是能帮助二者走向和谐的有机统一。
对待人工智能,我们便该对其优劣兼收并蓄,以友人、长者、对手之姿,在完善和改进的同时,实现人类与其的共赢。在追求美好,实现中国梦的征途上,人与AI,当携手共进!
一篇为数不多的议论文电子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