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孩子总跟自己“打架”?《看见孩子》说:先给情绪松绑,他才敢活出完

孩子总跟自己“打架”?《看见孩子》说:先给情绪松绑,他才敢活出完

作者: 小鹰成长记 | 来源:发表于2025-08-27 23:31 被阅读0次

最近读《看见孩子》,书里有个场景让我特别有共鸣:作者遇到一个总爱揪自己头发的小男孩,问他为什么这么做,孩子憋了半天说“心里有个小恶魔,老想让我生气,可我又想当乖孩子”。

这像极了很多家长眼里的孩子:前一秒还乖乖画画,下一秒就因为铅笔断了摔本子;明明很想和小朋友玩,却又躲在家长身后说“我不喜欢他们”。

我们总觉得孩子“脾气差”“反复无常”,却没意识到,他们不是故意“捣乱”,而是像那个小男孩一样,正被心里的“多个自己”搞得不知所措——有想任性的自己,有想听话的自己,有害怕失败的自己,也有渴望尝试的自己。

而《看见孩子》里的“内在家庭系统理论”,恰恰给了我们一把帮孩子解开这种困境的钥匙:先让孩子实现“情绪自由”,他才能慢慢接纳心里那些不一样的“小分身”。

什么是“内在家庭系统”?书里没讲复杂的理论,而是打了个特别形象的比方:每个孩子的心里,都像住了一个“小家庭”,里面有各种各样的“家庭成员”——比如“开心小天使”会让他想分享玩具,“委屈小哭包”会在被冤枉时掉眼泪,“愤怒小刺猬”会在被欺负时想骂人,还有一个“小家长”,总在提醒他“要乖”“不能犯错”。

正常情况下,这些“小成员”能和平相处,可一旦孩子的情绪被压抑,麻烦就来了。比如孩子考试没考好,“难过小幽灵”想让他哭一会儿,可“小家长”却跳出来说“哭是没用的,你真笨”;或者他想拒绝别人借走自己的绘本,“勇敢小战士”想让他说“不”,“胆小小蜗牛”又怕对方不高兴。当两个“小成员”吵起来,孩子就会陷入混乱:要么憋得满脸通红却不敢说话,要么突然爆发又后悔,久而久之,他会觉得“心里有坏东西”,开始讨厌那个“不乖”的自己。

而“情绪自由”,就是帮孩子给这个“内在小家庭”松绑。书里强调,“情绪自由”不是让孩子随便发脾气,而是允许他“看见”并“说出”自己的情绪——不用强迫自己“不能哭”“不能生气”,也不用因为有“不好的想法”而自责。

作者举过一个例子:有个小女孩总不敢承认自己“嫉妒”妹妹,每次妈妈抱妹妹,她就偷偷把妹妹的玩具藏起来。后来作者跟她玩“情绪小剧场”游戏,让她把心里的想法演出来。小女孩捏着小玩偶说:“我也想让妈妈抱,可我怕妈妈说我不懂事。”这时候作者没有说“你是姐姐要让着妹妹”,而是说“原来你心里有个想被妈妈抱的小宝贝,她现在有点难过对不对?”

就是这句简单的话,让小女孩哇地哭了出来。之后她再看到妈妈抱妹妹,会主动说“妈妈,等你抱完妹妹,也抱我一下好不好?”——她没有再压抑“嫉妒”的自己,反而学会了和这个“小成员”好好沟通。

这就是情绪自由的魔力:当孩子知道“我的难过、生气、嫉妒都不可怕,大人会接住它们”,他才敢面对心里那些“不完美”的自己,而不是把它们压在心底,变成和自己“打架”的力量。

那我们具体该怎么做,才能帮孩子实现情绪自由,接纳内在的多个自我呢?书里给的方法特别好操作,总结下来就三步:

第一步,帮孩子给情绪“起名字”。孩子说不清“我很委屈”,但能听懂“你心里是不是有个小委屈在偷偷掉眼泪呀?”;他不会表达“我很生气”,但能理解“你心里的小刺猬是不是被惹毛了,想扎人呀?”。

给情绪起个可爱的名字,不是在“哄孩子”,而是帮他把模糊的感受变成具体的“小伙伴”,让他知道“我现在的不舒服,是因为心里有个小成员在说话,不是我不好”。

第二步,不否定,只“翻译”。很多时候我们会下意识说“这有什么好哭的”“不许生气”,其实是在否定孩子的情绪。正确的做法是“翻译”他的感受,比如孩子因为积木倒了发脾气,别说“这点小事别闹”,可以说“积木倒了,你心里的小着急是不是特别难受?我们一起帮帮它好不好?”。

当孩子的情绪被准确“翻译”出来,他会觉得“大人懂我”,心里的“小成员”也会慢慢平静下来。

第三步,陪孩子“和自己对话”。比如孩子说“我既想玩滑梯,又怕摔下来”,可以问他“那你想对‘想玩滑梯的自己’说点什么?再对‘怕摔下来的自己’说点什么呀?”。

刚开始孩子可能会说“我不知道”,但多试几次,他会慢慢学会和心里的不同“小成员”沟通——就像书里那个小男孩,后来会跟作者说“我跟心里的小恶魔商量好了,它想生气的时候,我先深呼吸三下,再陪它玩一会儿”。

读《看见孩子》的时候,我最大的感受是:我们总希望孩子“乖”“懂事”,其实是在变相要求他“只保留心里听话的那个自己,把其他的都藏起来”。

可孩子的成长,从来不是变成一个“完美的单一体”,而是学会和心里的多个“自己”好好相处——就像一棵大树,既要向阳生长,也要允许根须在土里自由伸展。

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当孩子心里的“小家庭”闹矛盾时,不做“法官”,去做“调解员”;不做“纠正者”,去做“守护者”。

当孩子知道“我的所有情绪都被接纳,我的每个自我都被看见”,他才能真正活出完整又自在的样子——这大概就是《看见孩子》最想告诉我们的:看见孩子的情绪,就是看见孩子全部的自己;接纳孩子的不完美,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成长礼物。

相关文章

  • 跟孩子打架

    2019年4月22日星期一阴 中午接上孩子,她就要去她婆婆家,我说回家你看奶奶下面条了没,有就不行,如果...

  • 《亲密关系之亲子关系》D2: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20200521 我们总担心孩子明天会怎样,却忘了他今天也是人。 一、看见孩子,看见自己 (1)练习观察孩子 那这...

  • 学习小孩子的活力

    有一次跟Ben交流,他说刚跟孩子搭完积木。 我说,你是个好父亲,肯定跟孩子是朋友的感觉。 他说,孩子其实是最好的老...

  • 小孩子打架大人不管怎么办

    今天,看到一个视频说两个小孩子打架,然后受伤的孩子的家长跟另一个家长说,请他家孩子跟自己的孩子道歉,并保证以后不再...

  • 生气是可以的

    这句话从孩子嘴里说出来,让我觉得好安慰,他正在练习跟自己的情绪相处,接纳允许自己的情绪! 上午有个背诵作业,孩子先...

  • 孩子打架,换个角度来看,就是积极的一面

    孩子回家跟你哭诉,说在幼儿园跟别人打架了,作为家长,你会怎样? 或者老师打电话跟你说,你的孩子在幼儿园跟别人打架了...

  • 陶行知三颗糖

    陶行知有一天,看见学校里边孩子打架,他说别打了,别打了,分开。分开以后,就跟那个大小孩讲,说你去我的办公室等我,被...

  • 工具分享之十八~~拥抱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跟孩子说:“我们拥抱一下吧!”如果孩子拒绝或者自己情绪糟糕时,跟孩子说:“妈妈/爸爸也...

  • 『20170518Amy妈听课笔记』

    总是控制不住对孩子发火,怎么办? 有人说管孩子时总是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总发火怎么办。 有人说平时对脾气挺好的,跟朋...

  • 看见孩子,看见孩子的情绪

    昨天晚上孩子爸教刚上一年级的大宝写汉字,父慈女孝,我趁机猛夸父女俩,心理盘算着,以后辅导孩子作业的大任,可以帅锅给...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孩子总跟自己“打架”?《看见孩子》说:先给情绪松绑,他才敢活出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zisa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