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老太膝下无子,几年前老伴又生病去世。她只能独自生活,住在自己的两室公寓里。
李先生几年前找到张老太声称要买她的房子,因为这房子正处于某一所知名小学的学区范围内。他找了售楼处,中介,却没有找到一处房源。一来这小区刚开盘就被抢购一空,二来房主都在观望,等段时间兴许能卖个更高的价格。他正为难的时候,中介对他说明了张老太的情况。他觉得这是一个机会:张老太没有收入来源,也是孤寡老人一个,房子的地理位置好坏与她没有多大关系。若劝她卖掉这套房子,在郊区或者市郊买一套小一点的单身公寓,余下的钱用来解决生活问题。这是多么好的解决孤寡老人养老问题的方法。
他寻至张老太家说明了来意,将那套理论也苦口婆心地向她说了。张老太拒绝了,说不想刚住进房子又搬走,好容易才住得习惯,熟识小区的人,认得买菜的路。
他女儿今年才一周岁,应当说买学区房操之过急。不过他见房价一天高过一天,想五年后的房价势必如春节放的窜天猴一样,一越而上,而自己的积蓄定会在最后“砰”的声响中像窜天猴一般烟消云散。他现在手中刚攒了一套房的钱。
李先生苦口婆心也无济于事,最后想了一个折衷的方法,说:“张老太,你看这样如何?我现在买下你的房子,不过你仍可以住在你的房子里直到去世——放心,我不会买了房就把你赶走,口说无凭——我们可以签订一份法律协议。”
李先生心里盘算 ,她今年已七十五高龄,说走也就没几天的事,这房子现在也不住,就当免费请人看房了。
张老太心想自己做了无成本的买卖。自己空有房产,去世前不知如何处置,现在凭空套现,又能免费住房,何乐不为。
这笔生意就愉快地做成了。
四年后——李先生女儿准备上小学的前一年,他忽然听到消息称:“小学因位于一级水源保护区范围内,被通告需要搬迁,原校址需在今年年底拆除。”他几乎是崩溃的,费了很大的劲才买到的房子白白地让别人住了四年,现在这房子对他来说又几乎是一文不值的了。他起初不信,各方求证,希望这只是空穴来风,是没买到房子的人放出的谣言。可是,事与愿违,官方也发布了同样的消息。
他到中介咨询了房地产当下的行情,了解到:这几年确实与他预料的一样——房价像脱缰的野狗完全不受市场控制,但是失去了学校的“庇护”,他这套房子的价格又回落不少。总的算下来,现在可以出售的价格只比买进的时候贵了一点。
他考虑女儿明年就要上学,需要早做准备。这几天关注,选定了楼盘,问了价格,看了房子,只差拿钱付款。他想,卖了之前买的张老太的房子,再加上这四年攒的钱,勉强追得上疯涨的房价。只是——
四年间,张老太没有任何衰老的迹象。反而,可能因富裕了之后,生活压力减小,显得更年轻了。有次小区停电,电梯停止运行,她一口气爬到十二楼。
他又找到她说明了来意:要把房子卖掉去购买别处的房子。也提到因为自己毁约在先,会给她一定的赔偿。
“我不需要也不差你的赔偿,我在这住得很好,我不愿搬,除非协议生效。”她这四年期间又报了个老年声乐团,学习发声,唱歌,现在她说话的声音尖锐刺耳。李先生听在耳里觉得就像走在大街上,一辆货车冷不丁在他旁边鸣笛。
他在语调上就输了,最后犹如打败仗的流浪狗灰溜溜地离开。李先生暗恨这老太太不挪窝,也恨自己当时怎么就签了个这条协议,最后把自己逼得走投无路。但转念安慰自己:谁又曾料到这老太太身体竟这么硬朗,四年丝毫不见衰老迹象。若真按协议所说,到那时候说不定女儿都该念初中了。
几天后,李先生又来到张老太这。
经过协商,张老太让步了,他们达成了一个新的协议:李先生卖掉房子。张老太搬出现在的房子,在这小区里重新租一套,房租由李先生承担,直到她去世为止。
他在回家的路上觉得自己上了天大的当,想:房贷、生活开支等已经压得自己喘不过气,现在还要养活一个不相干的人,对自己老母亲都没付出这么多。那老太太真是个自私鬼,别人死活全然不顾。回家让老婆知道今天干的事,准逃不掉一顿吵。抬头看见弯月,愈看愈像嘲笑自己的丑恶嘴脸。他路过垃圾桶,将眼前的金属圆筒物当成张老太用力踢了一脚,才觉得解气了一些。不想回家借着灯光发现,因为那一脚太用力,皮鞋底与鞋面脱落了,走起路来像鳄鱼的嘴一张一合。“怪不得走起路来凉风习习,那老太婆真是晦气。”
张老太在富裕以后,不光参加了老年合唱团,每晚还出门跳舞,经常跟团旅行,每周还去学习绘画。大概是把自己年轻时想做但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能做的事情做了个遍。只是,张老太还坚持着年轻时保留下来的“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比如,小病从不去看医生,忍忍就好了,结果拖延成重病;经常收集废旧塑料瓶,瓶子太少不易卖出,就买一些瓶装水在家拼命地喝;从不扔剩菜剩饭,总是先吃上顿剩下的,新做的饭留着下顿再吃。知道她的人给她说过一个故事:一对老夫妻非常的节俭,一天黑夜丢了一根火柴,他们划了一盒火柴终于找到那根丢失的火柴,并说日子就该这样过。张老太听了这个故事不以为然,觉得如果那根火柴丢了就不再能发挥它应有的价值,这才是浪费。那一盒火柴也燃烧了自己,是本职,固然算不上浪费。
有次,张老太在楼下跳完舞,正要回家洗澡睡觉。一个与她年纪相仿的老人忽然拉住她的胳膊,她注意到是隔壁的王老太。王老太附在她耳旁又向四下瞟了瞟确保无人偷听开口道:“我有两张健康讲座的票,给你一张,机会难得,等会一起看看去?”她本不想去,觉得又是些让她花钱的无聊勾当,只是开口说:“这么难得机会怎么落到你头上?”张老太在不想花钱的地方还一直保留着清醒的头脑。
“刚才有个带帽子的年轻人塞给我的,说我看着面善,像他过世的妈妈,就送了我。最后还说一定要去,当年他妈妈就是没机会听这些健康讲座才去世得这么早。你就和我去一趟吧,说到底也是免费的。”王老太说话时并向她展示了手中的票,票上写得什么没看清,只是两个硕大鲜红的“免费”字样直迸进她的眼帘,若不是闪得快,眼睛都被刺瞎了。
张老太最终妥协,同意与她一同前去。
讲座的地点设在一家工厂的食堂里,她们进去时,不大不小的食堂已座无虚席,只得站在最后。
张老太看到这么多人想,机会难得只是个幌子,说不准和王老太说话的年轻人对这里所有的女人都说了“像他去世的妈妈”的话。想到这她觉得那年轻人的妈妈是橡皮泥捏成的,不然断不会同时像这里的所有女人——有高的,矮的,胖的,瘦的,长麻子的。
她听见台上一个秃顶的中年男人夸夸而谈,看见他头上方挂着条幅,写着:“代天下儿女尽孝,为世间父母分忧、为中华民族人人身体健康而努力奋斗。”那男人在台上慷慨激昂,唾沫横飞说着各种老年常患的疾病,最后她只觉得那男人说到哪个器官哪里就隐隐作痛。
“不会是真的得了病吧。”她开始担心。不过她的问题很快就可以得到解决,因为那秃顶男人又说:
“现在我公司推出了一款全能的产品,能治疗我说的所有病症。有病治病,没病预防。而且我公司现回馈新老贵客,免费试用两盒,有需要的会议结束到我这里登记领取。”
秃头男子发言后又找来一位老人作为代言人发言,以实例证实自己绝无虚言。那老人哆哆嗦嗦掏出一张折得不能再折的稿纸,层层展开,一字字念了一遍。老人全程用的不知是哪里的方言,张老太在秃头男人的翻译下大体明白:那老人之前身患多种疾病,用了他们公司的新产品后药到病除。
发言结束后,张老太像看见了最后的救命稻草,快步向前走去,虽然她年事已高而且站在最后,但还是甩掉大部分人冲在前面顺利地拿到“救命药”。代价是出卖个人信息——身份证号,住址,电话等。
王老太在人群散后独自找到秃头男人,说了几句。他拿出两盒“救命良药”送给她。这是她“发展下线”应得的回报。
起初 ,作为他们老顾客的王老太是拒绝“推销”的,不过那秃头男人对她说这怎么能叫推销呢?卖东西叫推销,他们这是分享,把自己用的觉得好的东西介绍给别人,让他们也能享受到优质的产品,不能叫推销。并且最后承诺只要她拉来一人试用产品,她就可以免费领取两盒。
回家路上,王老太和张老太各怀心思。张老太彷佛先被宣布不治之症又被告诉为误诊的病人,由内及外透露出欣喜,拎着两盒产品,迈着极密的碎步。王老太担心受怕张老太知道被自己“出卖”的事。她才不会相信秃头男人的说辞,一切都是看在两盒产品的面子上才做这违背良心的事。心想是否对张老太坦白:今晚诓了她,根本没有送票的年轻男子,都是自己的所作所为。分一盒给她算了。王老太看了一眼手中的东西,直摇头:这么好的东西当然得自己享用,俗话说“肥水不流外人田,好药只进自家门”。带回去给老头子享用。
在王老太眼中这就是万能良药,就像秃头男人说的能包治百病。起初,王老太也是不信的,她患有风湿关节炎,经常疼痛难忍。偶然的机会她拿到了这家公司的几盒膏药,贴了以后立马见效;她年纪大了,经常感到身体乏力,吃了她们的药,感觉精神振奋,浑身有力。她觉得这药比医院的医生管用多了,既能药到病除,也不会收取昂贵的费用。
张老太回到住处,迫不及待吃了一片,口感与奶片无异,含在口中也不觉得苦口。不知道是心理作用还是根本就不曾得病,药片刚滚进胃里,她立马觉得浑身舒爽,精神抖擞。
这可不就是奶片,或者说连奶片也不如,奶片吃了还能补充能量,口齿留香。这片剂大概就是九成淀粉加一些矫味剂,着色剂,外加一些兴奋剂。这吃了才能立刻驱除疲劳,精神亢奋。王老太之前用的效果极佳的膏药估计是加了局麻一类的药物。
张老太两周后吃完了赠送的两盒药片,就再也离不开这东西了。只停了一天就觉得胸闷气短乏力。她晚上故地重游,又找到秃头男人买了一个月剂量的药片。
她年老后患了高血压,继而得了冠心病,一开始她积极治疗,随身携带一瓶速效药,以防意外发生。现在她笃信万能药的效果,不再复查,随身只带着淀粉片。
李先生知道这事情之后,觉得机会来了。
有天他也拎着两盒同样的万能药来到张老太的住处,这次别的没谈,只是问了她的身体状况。她见此状觉得是遇到知心人,之前的纠葛全忘了只说:
“还是你懂我,周围那些人都劝我别再吃这东西,说什么都是骗我们这些老年人的钱。还有之前给我看病的医生也问我这段时间为什么不去复诊治疗。那些医生肯定是见我不去送钱给他们,着急红眼了。我自己的身体我知道,现在好着呢。”
他一直点头称是,只说:“是啊,不是谁都识货的,这好东西用了才知道。”最后又补充一句说他母亲也在吃这药,身体好着呢。
此后,李先生经常送药给她,不曾使她断药。
两月后,张老太在一个夜里冠心病发作,她急忙吃了一片救命药,等待她的却是痛苦的死亡。
张老太去世后,李先生逢人只说:“如果有人能出面劝她,她也许还有十年活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