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闲话古诗词大唐诗社读书
王维《息夫人》:桃花夫人典故背后的真实现实与强权下的女性

王维《息夫人》:桃花夫人典故背后的真实现实与强权下的女性

作者: 无心随墨 | 来源:发表于2025-07-16 13:09 被阅读0次

也不知道上次欣赏王维的《息夫人》诗是什么时候的事了,总感觉少说也得五年了吧。今天翻看王维的诗集,翻了几页就看到了,不觉间,嘴巴随着眼睛还默默诵读起来:“莫以今时宠,能忘旧日恩。看花满眼泪,不共楚王言。”

这首诗的题目为“息夫人”,诗中所写也为息夫人,所以要读懂这首诗,第一步自然就是先要知晓这位息夫人的故事。

息夫人,原为春秋时期陈庄公之女,貌美如花,是春秋时代的四大美女之一。她本为妫姓,因嫁给息国国君,所以被人叫作息妫。一次,息夫人途经蔡国。她的姐嫁给了蔡哀侯,也就是说蔡哀侯是息夫人的姐夫,可是这个姐夫却毫无礼数,见自己的这个小姨子美貌,竟然言行轻佻,肆意纠缠。息侯得知后怒不可遏,却选择了一条他自己没有预料到的不归路,他想借楚国之力报复蔡国。息侯向楚文王献计,让楚假意攻打自己,自己再向蔡国求援,由此楚国可以趁机进攻蔡国。楚文王出兵俘获蔡侯后,蔡侯出于报复,告诉楚王息侯的夫人异常美丽。狗血的是,听闻息夫人的绝世容颜,楚王转头征讨息国,息国灭亡。楚王也是有意思,他让息侯担任守卫城门的士兵,威胁息夫人。息夫人也想过死,但为了息侯,最终还是嫁给了楚王。

下面就是诗中描写的内容了。息夫人进入楚王宫的三年里,极受楚王宠爱,还为其生下了两个儿子。让人惊异的是,她在这三年却又是始终沉默寡言,从不主动跟楚王说哪怕一句话。不死心的楚文王追问缘由,她回答:“吾一妇人而事二夫,纵弗能死,其又奚言?”她对于自己被逼改嫁的事,总是无法遗忘,耿耿于怀。王维这首诗的诗意不就是说,虽然她然受到如今楚王宠爱,可是又怎能忘记当年息侯的恩情。自己欣赏着桃花,却是满眼泪光,不愿同楚王说上一句话。单从诗中表达的最表面的这个故事,我们也能感受到息夫人的无奈和愤懑,她身为女性在强权下的屈辱与坚守。

王维写这首诗,难道只是为了感慨息夫人的命运吗?当然不是了,他也只是借古而喻今罢了。所谓的今,其实是王维遇到的一个类似的强取豪夺的真实的故事。

《本事诗》中记载,宁王李宪地位尊贵,权势强盛,强取豪夺对他来说不过是家常便饭。他有几十个宠爱的歌妓,这些歌妓都是有着绝世技艺和的容貌的美女,但宁王还是不知足。宁王发现自己家附近有个卖饼人的妻子,那真是身材纤细,肤白貌美大长腿,明媚动人。宁王一见就动了心思,给她丈夫丰厚的财物,硬是把她娶了过来,一时之间对她的宠爱都超过了其他的歌妓。一年后,宁王举行宴会,出席的大多都是当时有名的文人。宁王也是心血来潮,忽然就问她:“你还想那个卖饼的吗?”她沉默不语。宁王把卖饼人召来,让他和妻子相见。两人互相凝望,两行泪水一下子就顺着脸颊流了下来。那些客人看到这情景,无不跟着一起悲伤。宁王看到这种情景,不仅不恼,还让大家就此赋诗。这一下子大家都有点搞不清形势,只有王维挥笔成诗,座上的客人也没人敢接着写了。或许宁王今天心情不错,竟然把她还给了卖饼人,让她们破镜重圆。

两个故事有相同之处,这也成为诗人运用典故的基础:都是强权夺妻;都是被迫分离而不忘旧情;都是女子成为了强权下最大的受害者;她们都身不由己,被强权操纵了命运,可是他们却又在隐忍中坚守着自己的心意。

我想,在当时宁王让大家作诗时,只有王维敢于立马站出来,我想不仅是因为他只有二十岁,年轻而缺乏阅历吧,更多的还是出于他对弱小者的同情吧。在宁王的宴会上,王维敢于写下这首诗,敢于为弱小者发声,这本身就说明他是有勇气的。宁王是唐玄宗长兄,权势滔天,其他文士“皆不敢下笔”,这不恰恰反衬出王维的胆识。不过王维也并不直叱权贵,而是利用典故,既没有直接冒犯权贵,又表达了自己对弱者的同情与对强权的批判,应该也算得上是“婉而多讽”的笔法了。

我们净关注故事了,对于诗歌本身也有几点要谈。一,诗歌整体都是用典,以古而喻今;二,细节传神,像“看花满眼泪”,泪水满眼,而在看花时;三,以乐景而衬哀情,看花不乐,更限其悲;四,对比强烈,此人今时之宠爱与彼人昔日之恩情,更强调旧情之不忘,委婉含有讽意。

关于两个故事,卖饼夫妻的故事已经结局了,而息夫人的故事则还有后续。楚文王宠爱息夫人,但看着爱妃天天沉默不语,他竟把这一切归咎于蔡侯,然后挥师灭了蔡国。太不可思议了,我怎么感觉楚王是故意的呢。前面我还提到一点,息夫人为楚文王生下两个儿子,而这两个儿子一个名楚堵敖,另一个则就是楚成王熊恽。楚文王去逝后,长子楚堵敖继位。都是身在王家,难免有争斗,最终大儿子楚堵敖被杀,楚成王自立为君。可是,儿子做国君,自己反倒受了辱。原来楚成王因为年幼,军政大权落入了楚文王的弟弟令尹子元手中。子元惦记嫂嫂美貌,经常骚扰甚至挑逗息夫人。直到楚成王八年,子元被申公斗班杀死,从此她深居内宫,不问世事,获得了久违的宁静。

息夫人美,这是公认的,据说她面若桃花,从此她被更多人称为了“桃花夫人”。还有后人在汉阳城外的桃花山上为她建庙,称为“桃花夫人庙”,杜牧还曾来此凭吊。大家同情息夫人,由同情而喜欢,她就成为了许多文人笔下的常客,甚至有好事者为她重构了结局,说她与息侯双双殉情而死。让我说,这何必呢,像卖饼人妻和息夫人这样的可怜女子,本来命运就够不公了,就不要再给她增加更多不幸的故事了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王维《息夫人》:桃花夫人典故背后的真实现实与强权下的女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bfsn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