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知远《十三邀》采访历史学家许倬云那期,值得所有人去看一看。看到老先生讲抗战记忆时,真的忍不住泪流满面,老先生也是在那里忍不住流泪。他老伴一边给他擦拭涕泪,一边对许知远说不能回忆抗战,他一回忆那时的经历就会哭。
他的老伴还给我大家分享了以前的老照片,她当时还是风华正茂的学生,在台大读书,许倬云是历史系的系主任。她欣赏先生的韧性,不服输,不甘心。她说许先生的姐姐们曾跟年轻时候的许倬云说,你以后找对象就找乡下的那种女孩子,给你专门生孩子看看家就好了。许先生从小患有肌肉萎缩的残疾,这种身体家人们都认为他以后难找对象,或许凭着他家的能力可以找个乡下的贤惠女孩来帮忙传宗接代,养娃看家就够了。
许倬云,当时就坚定地否定了他的姐姐。他说不,他坚信肯定有优秀的知书达理的女孩能读懂他的灵,绝不甘心以后只找个乡下的女人来帮忙生娃看家。
这种韧性以及坚定,后来也终于等来了那位优秀的台大女学生,她说很多学生都怕他,而她不害怕他,他们是灵魂相吸的伴侣,风雨几十年相伴,为人间添了一曲佳话。
不甘心命运,不甘心身体的萎缩,不甘心只能和乡下无知识的女子结婚,他为时代愁,为中国愁,为世界忧愁,他努力地探寻智识,从历史长河中寻求真理,为当代人领路。
许知远问许倬云先生,“那该怎么应对这样的时代,如果一个人不甘心,而他的力量又比较微薄?”。
这是我们眼前的时代,而似乎每个时代都有他必须要去面对的,不甘心的人太多了。
许倬云回答说,我们人要找归宿,要找理解境界。他自己不败不馁,往里走,安顿自己。
作为这番对谈的听者,这一番话,很深奥,也不易听懂。许倬云也说了,一千个人里有几百或者几十个能听懂,并且去践行就很不错了。我还是似懂非懂。
我能理解不甘心的人太多了,也佩服许老不甘心而一直努力向前走,走向伟大的境界。我佩服他那种不服输。
曾经,有位大学同学女生,圆圆的脸蛋,青春可爱的,但是后天打错针,大概小儿麻痹吧,一条腿走路残废,比另一条正常的腿细很多,可以走路,但是无法正常的姿势,走路极其慢。这样的病症,我曾见过一位高中男生同学也有。一样的走路姿势,一条腿粗一条细腿,极慢的速度向前。大学的时候,其实陪伴那位女生的女同学们不多,她成绩是优异的,经常拿奖学金。但是大学那会,大家都没那么在乎成绩啥的,考试不挂科就够了。
大学那些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勾着腰走路的缓慢姿势。而我一直是那种走路超级快的人,比大部分男生都快的速度,很少和她同路并肩走过。我是那种大多数的冷漠的同学,还记得有一次,我们一群同学我们一起坐火车,时间有点赶,我都是自私地跑到前面去了。当时有一个她的老乡女同学陪着她在后面慢走。当然,后来,我们都是赶上火车的。只是这是记忆中,我觉得对她做的最惭愧的事情。现在还记得那一幕,自己只是站在火车车厢门口,遥望着她们两个女生缓慢地走过来。当时心里很后悔,感受到了自己人性的自私和冷漠。
还记得她之前说过,有一次赶回家的火车,有点晚点还是什么,就是进站后火车停留的时间不长,而她自己行走缓慢,时间太紧急,站台上的列车员大哥直接把她背起来去赶火车了。那样的女孩,经历了怎样坚韧的人生,我只能寻迹想象。
听她讲过她过去的爱情故事,高中的时候,有班上的帅哥男生和她谈恋爱,但只是牵牵小手,一起聊天的纯爱,后来分手是因为男生嫌弃她的腿。
大学毕业后,大家社交网络上的动态都不多。听说她在一家网店做运营,很受老板喜欢,她一直是个聪明还认真负责的人。后来,大概听她也说了,不摸鱼的话,老板就真的是让你停不下来的干活,而她就是那种效率很高的做事情的人。言语中,透露着那种不公平,而她也不是那种“同流合污”的人。大学时都是早前学习,认真看书,几乎每次考第一,工作也必然是优秀的员工。这样的女孩,不摸鱼的员工,在职场中也领略了一些教训,但我相信她依旧是认真用心的女孩。
后来,看到她发了婚纱照片,男方看着比她大一些,所有的婚纱照基本上都是她坐着拍摄的,婚纱的大裙摆都遮住了腿,没有人会发现她腿部的缺陷。不认识她的人,肯定发现不了她身体的残疾。第一眼看到她的分享时,心里感叹,真好,她结婚了。男方看照片都算正常的男性,只是看起来稍微成熟一点。在农村吧,缺胳膊的配少腿的,侏儒配侏儒。作为大学同学,我是为她高兴的。再后来,看她分享生了宝宝,真好啊。
可能从许倬云这种伟大人物转到回忆自己的大学女同学,有一些不妥,不是一个量级的对比。而我那位平凡的女同学,在这样的命运和时代里,努力地在向前走,虽然缓慢,但不屈也不甘心,走向属于自己的生命之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