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作者: 271ac9e02773 | 来源:发表于2019-06-26 15:37 被阅读1次

    

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白粉病属真菌性病害,常发生在小麦、草莓、葡萄、甜瓜、苹果、黄瓜、辣椒、大豆、莴苣、西瓜、南瓜、西葫芦、苦瓜、桃树、花卉等作物上,白粉病。

【白粉病的病菌特点:】

 

寄生能力强

 

白粉病病菌属于专性寄生菌,寄生能力很强,菌丝体或分生孢子萌发以后不必借道伤口,可以通过气孔或直接侵入进寄主器官的表皮。在叶片的背面气孔数量更多,所以,白粉病病菌在叶片背面侵入的几率更高。

白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特别发达,且大多数分布在被侵染部位的表皮外面,在温湿度和营养条件合适的时候,分生孢子和菌丝萌发形成芽管侵入进寄主表皮细胞之间,形成吸器吸收寄主细胞的营养。也就是说,白粉病病菌在寄主植物的表皮层内外分布最多,在被害部位的深层病菌数量很少。

白粉病病菌在温度到10-30℃分生孢子均可萌发,对湿度要求不高,正常情况下10天即可完成一次侵染循环;因此造成了作物一个生长季节能反复多次受到侵染,一旦发生很快暴发流行的特点,尤其是大棚温室种植环境下,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示例:】

白粉病在形成分生孢子的时候,需要较高的温度和相对湿度。萌发的时候则需要较低的相对湿度。比如,葡萄白粉病形成分生孢子的最适温度是28-30℃,最适相对湿度在85%以上;萌发最适温度是25-28℃,最适宜的相对湿度在50-80%之间;强光照也不利于病菌的生长。所以,雨后转晴或昼夜温差较大的闷热天气特别利于白粉病的发生和流行。


瓜类白粉病

为害症状:苗期至收获期均可染病,主要危害叶片,叶柄和茎蔓次之,一般不侵染瓜条。

叶片染病初始在叶片背面或正面产生白色粉状小园斑,后逐渐扩大为不规则、边缘不明显的白粉状霉斑。

随着病情发展,病斑连接成片,布满整张叶片,受害部分发现褪绿和发黄,发病后期病斑上产生许多黑褐色的小黑点。

后白色粉状霉层老熟,变成灰白色。发病严重时,病叶组织变为黄褐色而枯死。

高湿条件下,病菌也可以侵染茎蔓和花器,产白色粉斑,症状与叶片类似,病斑较小。

【防治措施:】

 

白粉病防治效果不显著,问题在哪里?

1、治疗的时间太迟

 

在白粉病发生的初期,也就是叶片上的白粉斑点在1~3毫米大小时,要及时跟上药剂治疗,一旦病斑扩大,一方面是大量的白粉孢子已经成熟,会造成快速扩散,二是叶片内细胞的营养已经被白粉孢子榨干,抗病能力大大下降。当病斑扩大或大面积暴发的时候,受大量叶片的阻挡,药剂难喷均匀,防治起来难度就大了。

2、持续用单一药剂

 

本身白粉病病菌就很容易产生抗性,而许多农户防治白粉病的药非常单一,往往一种药剂多次使用,这样一来病菌抗药性只会更强。

3、未进行多方位综合防治

 

在适宜条件下,白粉病菌繁殖量大,分布广泛,不易打住。所以药剂防治要赶早,同时在发病前要通过加强栽培管理如合理水肥、及时修剪、改善通风透光等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而在保护地白粉病发生时,除喷药外还可结合熏蒸,调控好温室度等,来缓解病害的蔓延。

 

4、易与霜霉等混淆

 

白粉病与霜霉病十分相似,易混淆。白粉病开始时是小粉斑,继而扩大到半个叶片乃至整个叶片,粉状物多时成毡状,引发落叶,而霜霉病多受叶脉限制,霉层薄而稀,叶上卷,叶枯黄,不落。要注意辨识,对症下药。

【如何预防】

1、改善通风透光条件

 

种植密度适宜,并及时打掉底部老叶,利于田间透风透光。清洁田园,把病叶、病秧、残枝等,清除出田外集中深埋或烧毁。应加强放风,降低湿度,科学浇水,创造一个不利于白粉病发生发展的环境。

2、平衡施肥

 

施足经过充分腐熟的有机肥,增施磷、钾肥,避免因氮肥过量而贪青旺长。薄嫩的表皮更容易遭受白粉病病菌的侵染,在作物的早期和快速生长阶段,除了注意土壤平衡施肥以外,叶面补充叶面肥,可加快幼嫩器官老熟,调节作物营养,对提高植物的抗病能力有明显的效果。

 

【注意事项】

 

白粉病菌的分生孢子本身含水量高,在湿度较高时,极易吸水破裂死亡。所以,低浓度、大水量喷药,将叶面全都喷湿,会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棚室里相对湿度较高,再加大喷水量,可能会引发其它的病害。

若作物已经发生白粉病,一定要及时生物治疗,哈茨木霉菌·白粉三合一,依据植物白粉多发规律,结合各地真菌发生传播机理进行研发,采用生物抑菌消白技术,通过消毒,密封发酵,低温提纯,四级接种使其转化为哈茨木霉、武夷菌、大黄菌及有益生物源加入进口助剂,合理组配,配方先进,对白粉病的诱发规律及传播途径而研制的新一代杀菌剂,超强穿透直接作用于作物菌源,生物源迅速依附于到作物组织表层吞噬病菌,致使白粉真菌枯竭死亡,对多种作物的白粉效果好。

预防:每组兑水16-20公斤,均匀叶面喷雾600-700m2;能提高免疫力,不受真菌侵染。

治疗:每组兑水16-20公斤,叶面均匀喷雾350-400m2,7-10天重喷一次即可。喷雾兼顾正反面,利于作物吸收,效果更佳。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白粉病的发病条件有哪些,该怎么预防和治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bcbccctx.html